解放初期连环画街摊
古玩商
琉璃厂古籍书店
琉璃厂海王村工艺品市场
琉璃厂海王村古籍拍卖预展
琉璃厂来薰阁书店
琉璃厂瑞祥泰画廊
琉璃厂松筠阁
琉璃厂邃雅斋书店
琉璃厂邮局 清末
中国书店06书市
中国书店拍卖现场
中国书店书市
小人书摊
我 是 海 王 村 里 人
1974年,随着国家文化政策的短暂松动,北京出现了小规模的内部旧书店,琉璃厂的中国书店海王村西廊就是其中的一家。那时每逢周一,就有一二十位淘书、买书人早早地等海王村南大门外,待9点一开门,蜂拥般地冲进西廊内部旧书店。岂容您一本一本地挑,爱书人都是一捧一捧地抱住旧书,口里念着“我都要了,都是我的了。”开门20分钟后,西廊内片纸无存。虽然那时的书价只二、三毛钱一本,但无学可上、无书可读的中青年人,如饥似渴地“包圆”旧书。改革开放前的琉璃厂衰败景象历历在目。
逍 遥 琉 璃 厂
如果一个人在艺术殿堂的门前徘徊过久的话,他或许永远也跨不进那道门槛。1975年,我开始大量购买廉价的字帖。从7分到3毛钱一本,但很少有人买,琉璃厂旧书店冷冷清清。这时候,我开始有了收藏的“系列化”意识,把购买的字帖分门别类,收集完整,然后向父辈们炫耀。琉璃厂“庆云堂”有碑帖拓本销售,高档一点的我就是在那里买的。当我用两年多时间购买到约500本之后,开始以一元一本的高价买精品了。其中一册让我的父亲也震动了,那是道光年间状元陆润祥的旧藏《乐毅论》,还附有另外7位书法家的题跋,其中乾隆时的钱泳最有名,确为珍品。一位颇有名气的书法家借走后便想据为己有,数月不还,父亲硬是亲自登门索回。我买了500本垃圾字帖之后,终于入道了,是这500本字帖给我搭起了知识的架子。
1978年后,我不再局限于收藏字帖,唐诗、宋词、历代版画、清代的诗作等广而博之。旧书市场低廉的价格,加上收藏时无尽的快感和占有欲催着我在琉璃厂疯狂地购买古书典籍。1982年我大学毕业后,在古籍收藏方面再也无法坚持下去了,不仅是因为经济上的拮据,更主要的是心理上的障碍。一本书从3毛钱涨到80多块,没道理啊。不买。就在这种心理的束缚下,眼盯着上好的佳品却不再购买。今天每每想起错过的书籍珍品,我心如刀割。那时候我就是觉得旧书不值那么高的价钱,就像现在有人觉得花100万元买一本宋版书不可思议一样。我作为工薪阶层是“玩”不起了。
1990年—1993年,这是我在琉璃厂收获最丰的几年。有一天,我在琉璃厂旧书店里发现一本书页已经泛黄的16开小册子,漆黑的封面有些压抑,但把一颗鲜红的五角星衬托得格外耀眼,右上角有大众劳作的剪影。我仔细端详,发现书名下面印着一个外文的作者名字。实际上这是斯大林的《论集体农庄》,上海太平洋书店于1933年印发的,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下严禁此书,所以才作了伪装。我喜出望外。浏览着书中《伟大转变的一年》《苏俄土地政策问题》等文章,我确认,这就是著名历史学家、北大副校长翦伯赞的译著《苏俄集体农场》。
藏书重在质而不是量,要看版本,有明确的专题,有自己的思路,只有专而精的藏品,才能反映出收藏者的品位与修养。我渐渐悟出了门道。对藏书者而言,每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