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华,你又出门淘宝贝呀?”昨天,邻居在小区一见到马建华,就猜到他要去干嘛。
马建华是银川市兴庆区丽景街街道银虹社区一名普通退休职工。他为邻居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他家中那一堆琳琅满目的红色藏品。
一进马建华两室一厅不足50平方米的家,便能看到左侧墙上一幅1.5米长的刺绣作品《沁园春·雪》,而其中一个房间更被不计其数的纪念章、《毛主席语录》、瓷瓶、笔筒、茶具等藏品塞得满满当当。
马建华1957年出生,他能把《地道战》《地雷战》《三进山城》等电影的台词背得滚瓜烂熟。在马建华的藏品中,有一本厚厚的革命战争故事连环画,是他去年从一个旧书摊上淘来的,“等外孙女再大些,我就可以给她讲这里面的故事了。”马建华笑着说。
马建华与他的这些“红色宝贝”结缘是在48岁。当时他正在逛街,无意中看到一个人手中拿着本《毛主席语录》,他借过来翻了翻,便被牢牢地吸引住了。
这次偶遇,开启了马建华的“寻宝之旅”。马建华的小女儿马雪告诉记者,马建华每晚看完《新闻联播》,都要准时出门溜达,希望能碰上“宝贝”。后来,他又特意买了辆电动三轮车,只要有空就会满大街转悠,遇上心仪的藏品,少则数十元,多则成百上千元,都会买。
在马建华的藏品中,有对瓷瓶一直是他的“最爱”。2004年,马建华和妻子去南京旅游,逛夫子庙时,他看到了这对瓷瓶,上书《暮色》一诗,便久久不肯离去。最后,马建华用400元将这对瓷瓶抱回了家。他的藏品中最贵的是一个1米多高的毛主席铜塑像,当时马建华出门遛弯,回来时喜笑颜开地推着这个80多公斤重的塑像进了家门,这尊铜塑像花了马建华8000元钱。
老旧挂历也是马建华爱不释手的宝贝。看到记者来采访,马建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本1993年出版的《光明在前》挂历。这是他捡的。“之前有本完整的,重新装裱后被红寺堡移民博物馆征集了,手头这本不全,但对我而言也有收藏价值。”
这些年,马建华在红色藏品上的投入累计有10多万元,但他却一直没舍得买新房。3年前,马建华本打算换房子,奈何藏品太多,便在朋友的介绍下将300余件藏品送到红寺堡移民博物馆。2011年,宁夏图书馆又向他征集了约50件藏品。这两次征集再次点燃了马建华的收藏热情,他干脆放弃了购房打算,开始更加投入地收集起红色藏品来。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希望这些藏品能将红色精神永远传承下去。”马建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