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伯瑜在向记者介绍1944年5月由晋察冀日报社编辑出版的第一版《毛泽东选集》(摄影 马力)
一个江西人,为收藏他把家安在了湖南偏僻山村;一个55岁的中年人,为实现父亲遗愿他28年志向不改,只为红色收藏;一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收藏家,他的收藏不为赚钱升值,只为启迪后人铭记历史,珍藏一份关于民族希望的温暖记忆。傅伯瑜,一个其貌不扬的民间收藏家,在中国被誉为“中国民间红色收藏第一人”。
“我之所以把家安在湖南,是因为这里是毛主席的家乡,离韶山只有半小时的路程,在这儿我会感觉到自己离主席很近。”在湖南长沙县暮云镇牛角塘村见到傅伯瑜时,浓浓的湖南口音和湖南情结已经让记者分不清他到底是江西人还是湖南人。
父亲是我收藏的引路人
1956年,傅伯瑜出生在江西省峡江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记得祖父和父亲非常喜欢收藏,由于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祖父和父亲的收藏的只是一些小的生活用品。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傅伯瑜也渐渐地喜欢上了收藏。18岁那年,傅伯瑜入伍当了兵。由于在部队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每月只有一点点津贴,每月除了买一些洗漱用品之外,就是靠剩下来的这一点点津贴,他开始收藏毛主席像章和红色读物,他告诉记者他的红色收藏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确切地说,真正意义上的红色收藏应该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那时候我已经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来为了有更多的资金来支撑我的红色收藏,我辞职下海自己办企业,我们的企业是为高速修护栏,那时候基本上是高速护栏修到哪里,哪里有和毛泽东有关的纪念品,我就走到哪里。”傅伯瑜开玩笑说是企业的高速护栏成就了他今天如此规模的收藏。
傅伯瑜说,这么多年来坚持红色收藏,除了自己喜爱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我父亲临终前曾拉着我的手,说以后有钱的时候,一定要多收藏和毛主席有关的东西,将来建一个红色收藏纪念馆,免费让大家参观,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清楚地了解当年毛主席带领劳苦大众进行的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让他们牢记那段鲜红的历史,只有牢记历史,我们的国家才会有更大的希望。”傅伯瑜说,是父亲当年临终前的一席话,让他感觉到了收藏之路的任重道远,但更让他明白了做红色收藏就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我写毛体敬伟人
说到傅伯瑜的红色收藏博物馆,其实就是他在湖南的家。2005年,傅伯瑜来到长沙县暮云镇牛角塘村的皇凤坡,开山修路,两年后一座占地18亩的私人住宅兼红色收藏博物馆出现在公众视野。整个红色收藏博物馆收藏陈列厅达1万平方米,陈列的都是1983年以来收集到的红色藏品。
到过傅伯瑜红色收藏博物馆的人都知道,在这里参观免票、吃饭免单、毛泽东毛体诗词免费送,这一“三免”政策从2009年对外开放以来一直延续到现在。当记者问道就这一“三免”政策究竟能持续多久时,傅伯瑜告诉记者,当年毛主席带领群众闹革命,让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从没讲过代价,今天他还有这个经济实力,他就要把这一政策继续落实下去。
“毛主席的诗词大气磅礴,他的毛体字洋洋洒洒气势如虹。为学到主席的毛体字,20年的时间我坚持读他的诗词,临摹学习他的字体,现在我写的毛主席诗词真的可以以假乱真了。”傅伯瑜说,他多年来内心始终怀有对毛主席的崇敬热爱之情,为学到真正的毛体书法,20年来他坚持每天练习,反复揣摩毛主席的笔法和神韵,用过的笔墨和宣纸已经不计其数。
傅伯瑜告诉记者,当年之所以坚持练习毛体字,他是有自己特别考虑的。“那时候我就在想,将来展览馆建成后,肯定会有四面八方的人来参观,如果在参观完后能够送给他们一幅毛主席的诗词,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这不仅传播了伟人的思想,还让主席的毛体字走进万户千家。”
在众多的毛泽东诗词中,傅伯瑜最喜欢毛泽东亲笔写的《长征诗一首》,他说他写得最好的也是这一首。他告诉记者,每天他都在坚持写这首诗词,现在已经写了7000多幅,等到建党100周年的时候,他要用25000幅毛体《长征诗一首》展示在未来即将建成的红色博物馆,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人们讲述毛泽东与长征的故事。
每当有人来参观傅伯瑜都要耐心地为大家讲解每一件藏品的出处及背后的故事(摄影 马力)
人生数十载 我为收藏狂
在傅伯瑜的红色博物馆里,上百万册不同时代的毛泽东著作,12万件毛泽东纪念章和塑像,毛泽东曾用过的电话、理发用过的剪刀、长征时用过的马鞭等生活用品摆满了整个展室和大大小小的房间。28年来,傅伯瑜共收藏了150万件红色文物,他说这些藏品是他和后人们享受不尽的精神财富。
傅伯瑜向记者介绍,他收藏的毛泽东选集就有26个国家的不同版本,还有6种少数民族文字及盲文版本。其中1944年5月由晋察冀日报社编辑出版的第一版《毛泽东选集》,由邓拓担任主编,当时因为条件艰苦,书页用的纸是稻草浆做的,用锅底灰充当油墨,由于当时共印刷了十本,他手上收藏的这本是现存的孤本。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傅伯瑜收藏的国内资料鲜有记载的1950-1956年出版的日语版毛泽东选集,不仅是初版,还被日本图书馆协会选为日本中小学生的选读课本,这对研究毛选传播和中日政治、文化交流具有特别的见证意义。
在傅伯瑜收集的每一件藏品背后都会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或关于伟人的生平,或关于中国革命,或关于收藏的曲折,他说这些故事和经历丰富着他的人生,并不断激发他收藏的热情。在建党90周年前夕,中国共产党第一枚党章在他的手上公之于众。在谈到这第一枚党章时,年过5旬的傅伯瑜颇有几分感慨:“很不容易拿到手,从湖南到河北辗转两次。”傅伯瑜说一次无意听说河北西柏坡一位藏友收藏了一枚党章,于是他连夜赶往了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