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建立群团组织发动全民抗战。一是建立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救国军。七七事变后,中共津南工委贯彻北方局关于建立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政权的号召,于1937年7月成立山东省第一个民众抗日团体和武装——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救国军。至1938年7月,冀鲁边区党组织通过救国会、救国军将劳苦大众和各阶层人士联合起来,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一致抗日,为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二是组织乡农学校武装抗日。边区党组织在鲁北通过乡农学校组织起主要由贫雇农子弟组成的乡农自卫队,加强军事训练,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极大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三是组织战委会等群团组织。1938年10月,冀鲁边区战地动员委员会成立,各县、区战委会也相继建立。各级战委会广泛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动员群众参军参战,打击汉奸敌特,筹粮筹款,使抗日救亡运动迅速在全区掀起。此外,边区抗日文化教育救国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妇女救国会等各类群众抗日团体的建立,对于动员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起到了重要作用。四是建立冀鲁边区回民救国总会和回民支队,广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团结动员广大回族人民投入抗日救国斗争。冀鲁边区在抗战中始终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铸就了“敢为人先、大爱为国、不屈不挠、团结奉献”的冀鲁边区军民抗战品格,为全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的“革命贡献”“干部贡献”和“精神贡献”,也为新时代统战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