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雨过后,耸立在澄迈县昆仑居菠萝蜜村后的苦香岭愈发葱翠,与满眼的绿对应的,是山脚下的美合抗日根据地纪念园内那面鲜艳的红旗。
77年前的春天,中共琼崖特委、独立总队领导机关在冯白驹的率领下,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行军,来到澄迈、临高、琼山(六区)三地交界的美合地区,准备休整部队再继续向西前进。
但此时,侵华日军已开始向那大附近的独立总队第三大队发起进攻,国民党琼崖党政机关、部分武装力量及游击队也都集中在五指山腹地及周围。西进艰险,琼崖特委当即决定,先在美合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后再向五指山发展。
在这个春天,这些怀抱理想的革命者在山林里劈山开荒,建起合作社、医院、军械厂,用山林间壮大的抗日武装力量,燃起星星之火,照亮黎明前的黑暗,也照亮了海南岛。
深山里建起根据地 革命的种子在美合地区生根发芽
“20世纪60年代,当时我作为昆仑农场的指导员,被派到美合抗日根据地旧址开荒种地。在山岭里挖出不少根据地遗留下的枪支、弹药,那些早已锈蚀的武器,都是美合根据地抗战留下的证据,也是历史的见证。”作为曾经的昆仑农场退休职工,王宗华回忆起当年的画面,似乎仍能看见根据地里热火朝天的景象。
77年前,跋山涉水的中共琼崖特委和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约500余人,冲破敌人的多次阻拦,于1940年2月落脚在茂密山林里的美合山区。
“美合山区处于三地交界,山林茂密,这里反动统治势力薄弱,附近村庄都有共产党地下组织。在权衡利弊后,中共琼崖特委决心把美合根据地建设好。”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赖永生说,美合当地近一万居民中,大部分是客家人和黎族、苗族同胞,人口虽少却粮食丰足。而重峦叠嶂的山林让侵华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大炮坦克犯了难,也让琼崖独立总队的战士们在革命前线多了道天然屏障。
在确定建立美合根据地后,中共琼崖特委专门从东线根据地抽调了大批干部前来,组成若干工作队深入美合及其周围地区,发动群众、清匪除霸、安定民心。同时,特委还把美合作为一个特区,成立了以谢志德为特区区委书记的区委会,并在美合内外的仁兴、岭仑、岭南、兰洋、南坤等地建立起党的基层组织,让革命的种子在美合地区生根发芽。
在中共琼崖特委和琼崖独立总队革命热情的感染下,美合根据地的本地乡民也自发成立了“农民抗日救国会”“青年抗日救国会”“妇女抗日救国会”等众多抗日民众团体,并在根据地内迅速建立起一支农民武装,以及几个乡的抗日民主政权。
经过短短一段时间的宣传动员,美合根据地周围各区、乡青年的抗日热情被点燃了,纷纷响应特委的号召,报名参军参战、保家卫国。先后有100多名有志青年的加入,也让琼崖抗日独立总队逐渐壮大起来。
红色电波从这里接收与发出 让中央指引着琼崖抗战前行
“你看那尖尖的苦香岭,算得上是美合根据地的核心了,它还有个当地人都知道的别名,叫‘电台岭’,因为当年根据地的大功率电台,就藏在苦香岭上。”澄迈县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何传映笑着告诉记者,别看海拔312米的苦香岭其貌不扬,却是实现琼崖与中央沟通的无线电联络渠道。1940年根据地建成后,美合成为当时琼崖共产党抗战的总指挥部,红色电波就从这里接收与发出,让中共中央能够指引着琼崖抗战前行。
“上山的路很陡,冯白驹派了一个班的战士保卫电台。”曾担任电台机务员的王谷彰在回忆录中写道,电台班一共20多人,都是从部队精选出来的。起初,在苦香岭上仅有一台15瓦的电台,还是1939年8月由八路军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于香港购买并秘密运往琼崖的。
正是靠着这部小功率电台,1940年4月20日,中共琼崖特委在美合根据地第一次与中共中央沟通了电台通信联络,琼岛发出的红色电波找到了延安的方向。
随后的1940年夏天,廖承志接到周恩来的指示,在香港购买了一部75瓦的大功率电台,并于7月下旬顺利运抵美合。而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干部庄田,于9月份将电台台长刘亚东、报务员曾琼顺利带到了琼岛,让琼崖特委和独立总队得以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开展琼崖抗日斗争。
1940年10月至11月间,中共中央多次通过电台与琼崖特委联络,要求琼崖特委随时保持警惕,密切关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内战搞袭击的阴谋。“美合根据地形成期间,电台始终设在山上,与延安密切联系,尤其在‘美合事变’中,为琼崖特委粉碎敌人的阴谋立下了大功。”何传映说。
同时,电台在美合还有一个重要功能,那就是抄收新华社新闻,以供美合根据地创办的《抗日新闻》出版。“一般情况下是8开4版,每三五天就出一期,有时一次甚至要印2000份。”何传映介绍,《抗日新闻》除了发给根据地的军民阅读,还会让交通员送到各个根据地或者游击区。
壮大抗日有生力量 为琼崖力量向西前进提供基础
“生活虽然艰苦,工作又那么繁重,但同志之间亲密无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因为有崇高的理想、伟大的目标等待我们去实现。”在原抗日新闻社主编李英敏的记忆中,美合根据地是一片美好的土地。
随着抗战步入相持阶段,美合根据地承担的责任也多了起来。在根据地内,琼崖特委创办了消费合作社、琼崖抗日公学和军械厂。“美合山区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党、政、军干部,发展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省委党史研究室党史一处处长林夏说。
以延安“抗大”为楷模的琼崖抗日公学,不仅由冯白驹亲任校长,还组织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机构和精干的教师队伍。虽然校门、教室、宿舍、桌椅全部用竹篾编成,每个学生每月能领到手的纸只有几小张,但大家都视若珍宝。没有笔,学生便将小竹竿削成“蘸水钢笔”,没有墨水,他们就用木炭或锅灰磨成粉末,再加水调制成“墨水”。有些学员干脆以地为纸、树枝作笔,在地上练字或演算。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抗日公学仍开办了两期,培训了600多名学生,其中有选送来的进步青年,也有部队的战士,还有从各地慕名而来的爱国青年。
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琼崖特委号召根据地军民充分利用美合地区有利的自然条件,自己动手,发展农副业生产,增加经济收入。冯白驹等领导干部还与战士们一起开荒种菜,同时推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减轻群众负担。
直到1940年底,琼崖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以进攻美合根据地为主的“美合事变”,琼崖特委和独立总队才被迫决定撤出美合根据地东返琼文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