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湖南海拔最高的县城,青山环绕,云雾缭绕。
但比海拔更高的,是这里代代传承、影响深远的“军规精神”。
这里是“第一军规”的颁布地——桂东。
89年前,“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在桂东沙田颁布,后来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成为人民军队的治军法宝。从此,步调一致军歌亮,金戈铁马战旗红,这支植根于人民的队伍,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2017年夏天,我们来到这座罗霄山脉深处的小城,触摸“第一军规”颁布地的魅力,追寻当年人民军队秋毫无犯、守纪如铁的身影。
小镇颁军规,革命铸军魂
前往桂东的高速公路,出口处正是沙田镇。四面八方的人们聚集在这里,重温誓词、参观学习。
无论是“第一军规广场”,还是万寿宫、沙田戏台,都在讲述着军魂的光荣与不朽。
1928年3月30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从井冈山初到沙田,准备接应湘南起义部队,并迎还桂东的红军大队。但往日繁华的镇上却空寂无人。
原来,曾深受兵匪之害的老百姓,误信反动派污蔑工农革命军“见屋就烧、见人就杀、见物就抢”的谣言,纷纷躲进山里。
在万寿宫一间简朴小厢房里,毛泽东夜不能寐。刚创建不久的工农革命军像碗“大杂烩”,有不少不良习气。为老百姓打天下的军队,必须与旧军队区别开来!
毛泽东反复思考,捻亮油灯,奋笔疾书写下——三大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
1928年4月3日上午,沙田老虎冲“三十六石丘”旱田里,身穿灰军装的毛泽东,健步登上临时搭起的土戏台,一字一板、逐条逐项,向部队正式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这珍贵的一幕,后来被艺术家生动地绘成油画作品《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珍藏于万寿宫。
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变化,“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逐步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讲解员刘燕介绍,这就是人民军队的治军法宝,被誉为“第一军规”,铸就了人民军队的军魂。几十年来,人民军队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沙田来了一支兵,说话和气讲公平,世上哪种军队好,要数工农革命军。”如今,一首人们争相传颂的民谣,仍让我们强烈感受到当年的豪迈与激情。
遵纪又爱民,浓浓鱼水情
在县城红军路上的“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陈列着的一床棉絮、一床毯子,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讲解员何萍告诉我们,这是当年工农革命军送给沙田南边村贫苦农民郭大洪的棉絮、毯子。
在村民郭国齐的家中,他向我们讲述了几块门板的故事。
1928年,工农革命军来到沙田的时候,10多名战士就住在他家的老屋门外屋檐下,睡在铺了一点稻草的地上或是借来的门板上。郭国齐的爷爷告诉他,每天借来睡觉的门板,战士们第二天都会重新上进门框,稻草也扎起来放回原处。
“战士们离开时,还给我们家留下一床棉被、一条毛毯,我就是裹着这条毛毯出生的。” 郭国齐说。
桂东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告诉我们,当地还有一幅画在墙上的工农革命军军旗画,被沙田镇“文明旅店”的郭力君老人一家几代人守护80多年。
这幅军旗画画幅约1.2平方米,黑色笔迹,简笔画成,上面题写“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政治部”字样。为了保护这幅军旗画,郭力君老人一家把房间做了改造,在军旗画的墙上贴满了年画,旁边架起床铺,挂上蚊帐,并砌出一个小房间,把军旗画掩藏起来。
军爱民、民拥军,这是怎样的鱼水深情!如今,军旗画的墙皮被整体切割下来,由文物部门珍藏,成为当年浓浓鱼水情的见证。
“军规精神”,闪耀光芒
革命战争时期,桂东人民牢记军规,高唱军歌,前仆后继,投身革命斗争,有3000多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
在桂东采访时,我们巧遇了“红二代”——郭名善的女儿郭敬群。
解放初期,郭名善曾任桂东县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桂东县人民政府县长、县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