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忆道,1942年5月,日军合击在辽县的八路军总部,左权牺牲后,彭德怀决定还是回到砖壁村。他的理由是,“百团大战困难的时候,砖壁的老百姓拿出两万斤粮食支持我们”。
回到砖壁的八路军没有失望。突围出来的部队什么都没有带,村里捐出100条棉被;没有吃的,村长对彭德怀说,您放心,我已经给村民们“排饭”了,大户招待十个八个战士,小户三五个,都安排好了。给左权开追悼会的时候,村民全都自发到场,哀乐都由村里的吹鼓队演奏。
为什么?因为村民认为,八路军是真正给百姓打仗的。砖壁缺水,刚到这里的时候,朱德就曾指挥战士给村里打井、修渠,无论将军还是士兵,全都下到山间给百姓干活儿。
今天,走进砖壁,可以看见一条醒目而又自豪的标语:家家住过八路军,户户出过子弟兵。
今天的砖壁村依然很难称得上“富饶”。险要的山峰间,能用来开垦耕种的土地不多。70年过去,硝烟早已散去,但砖壁人依旧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当年的抗战痕迹。村口的一面墙上,依然刷着过去的标语:抗战是我们中华民族争生存、争人格的唯一出路。
正是因为这样的信念,才在太行山间、在华北敌后、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全民抗战”的景象。抗日战争时,不能上战场的妇女儿童,组织成妇救会、儿童团,手拿红缨枪、大砍刀,守在进村的各个路口,盘查每一个想要进村的陌生人,以防敌人刺探。时至今日,肖江河依然记得当时八路军教他唱的歌,虽然他始终不知道歌名,但依然懂得里面的救亡图存;他也记得当时朱德总司令拍着他肩膀说的那句话:“这就是以后抗日战场上的小八路!”
70年后,肖江河的孙子肖建廷,已经是砖壁村八路军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给世界各地的游客讲解着那段历史。偶尔,肖江河也会来到这里,坐在当时八路军打的水井旁,对人们说“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
(据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