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到1962年,梁思谋在北京华侨学校上学。那时,中国正在经历一段艰难时刻,粮食供应紧缺。虽然华侨学校没有对学生限量供应粮食,但梁思谋和其他同学自愿减少口粮,因为想着要“和全国人民一起克服困难”。
从商之后,梁思谋非常关注中国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有关部门需要向国外购买电缆,一些国外公司给出极高的报价。凭借自己的人脉,梁思谋向有关负责人建议从工厂直接购买以节省外汇,他的主意得到了采纳。
“周恩来总理和阿里总理都给了我精神上极大的鼓舞。无论在哪里,我总是希望通过帮助的方式影响他人。”辗转赴港从商多年的梁思谋这样说。
也正是这样的一份鼓舞,让梁思谋成为一个热心参与社会工作的人。2004年印尼大海啸,他积极参与筹集捐款活动;北京筹办2008年奥运会,他积极奔走出力,并被授予“在参与奥运会统一战线有重要贡献的先进人士”光荣称号。
万隆精神是一把宝贵的“钥匙”
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的努力下,1955年亚非会议一致通过《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十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精神成为第一次亚非会议的辉煌成果,直到今天还是处理国际问题、国与国之间交流的准则,这就是广为传颂的“万隆精神”。
“万隆精神到哪一天也不会过时,世界要走向和平,国家之间要交流对话,这依然是最好的方式。”梁思谋说。
回忆当年,他说很多印尼人都知道,如果中国周恩来总理没有来,万隆会议是要失败的。中国对万隆会议顺利召开作出很大贡献。
谈起时事,梁思谋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倡导建立亚投行这些大事件了解得很清楚。他认为,不断发展强大的中国能为国际社会作出的贡献越来越大。
眼下,梁思谋正热心投身亚非会议博物馆的发展事业之中。2014年9月,包括他在内的团队已经把关于亚非会议的珍贵历史资料申报“世界记忆计划”,为的是让这些重要的历史过程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记忆。
梁思谋表示,今年是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也是“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失事60周年。人们不应该忘记牺牲的11名烈士作出的巨大贡献。像这样的历史细节,也应该被加入亚非会议博物馆,成为我们的共同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