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飞 (1912—1950),原名司徒传,又名司徒怀,广东开平人。中国革命新闻摄影的开拓者和奠基者,被誉为“中国新闻摄影之父”。他早年即受左翼文化运动影响,积极追求进步,最终选择 “用摄影作为斗争的武器,通过画报的发表和展览方式去改造旧社会,改造旧画报,同时改造自己”,作为奋斗目标。1937年10月在五台山参加革命后,他利用手中的相机,创造了中国革命摄影的多项“第一”,奠定了自己在中国摄影史上的崇高地位。而山西,正是沙飞当年走上革命道路的地方,是他辉煌摄影之旅的新起点和摄影作品的丰收地。
加入全民通讯社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的时候,刚刚在桂林成功举办个人影展的沙飞感到肩头的责任,当即决定奔赴华北前线。
7月中旬,沙飞由桂林出发,一个多月后辗转到达太原,并经周巍峙的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上海联合救国会在太原共同创建的全民通讯社,成为该社的一名新闻摄影记者。加入全民通讯社后,沙飞迫不及待地表达了要随八路军到一线当摄影记者的强烈愿望。第二天,周巍峙即介绍沙飞到太原八路军办事处去见彭雪枫主任。彭雪枫热情接待了沙飞,并在嘘寒问暖之间,着人将沙飞前往八路军总政治部的介绍信很快办妥。介绍信上写明,沙飞是全民通讯社的新闻摄影记者。这是沙飞由一名自由摄影人到职业摄影工作者的转变。随后,沙飞就是以这样的身份,来到设于五台县南茹村的八路军总政治部驻地,也是以这样的身份,第一次来到了处于抗日前线的八路军将士中间。
1937年9月25日,一一五师在晋北平型关歼灭日军板垣师团一千余人,毁敌汽车100余辆,取得了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以来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刚刚担任全民通讯社摄影记者的沙飞得到消息后,迅速由五台山赶往平型关。尽管这时战斗已经结束,但是沙飞还是满怀热情地拍摄了一一五师在战斗中缴获的日军枪支弹药等胜利品和战后部队在平型关一带活动的照片,如:《缴获日军的战利品之一部》《缴获日军九二步兵炮》《缴获的日军电台》《缴获的日军汽车之一部》《击毙的日军战马》等等。这些照片形象清晰,影调分明,如今在许多报刊书籍上还多被采用,是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第一名专业摄影记者
沙飞在平型关采访、拍摄完毕,已是大约两星期之后。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聂荣臻 (恢复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部名称后任政委),却率领一一五师独立团和一个骑兵营更深地挺进敌后,着手在晋察冀三省交界处的五台山一带建立抗日根据地。得知这一消息后,急于通过手中的相机实现报国之志的沙飞又满怀着新的憧憬,很快来到了五台山。
一天,沙飞在五台山寺庙的一间屋子里,受到了聂荣臻的接见。沙飞便鼓足勇气,提出了想将革命的需要和个人的志趣结合在一起,当一名八路军新闻摄影记者的想法,并得到了聂荣臻的支持和批准。
在此后的战斗岁月中,沙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与自己在中国革命摄影史上的地位是完全相称的。就在这次受到接见时,他还意外地得到了聂荣臻赠送的一部照相机,是外国牌子的,叫“韦尔脱”。同时,接受了聂将军亲自委派的一项任务:追踪拍摄、采访杨成武支队从五台山向河北涞源进军的战斗历程。从这时开始,沙飞便尽心竭力于解放区的摄影事业,在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一页一页地翻开了中国革命摄影史全新的篇章。
从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成立前后到解放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沙飞创作完成了数以千计的摄影作品,对晋察冀根据地乃至整个解放区的摄影工作起到了开拓和奠基作用;1939年元旦,沙飞在晋察冀军区的驻地河北平山县蛟潭庄,举办了抗日战争史上根据地人民的第一次摄影展览:《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摄影展览》;1939年2月,沙飞主持建立了晋察冀军区新闻摄影科,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新闻摄影机构;1942年7月,沙飞和他的战友们创办了解放区第一个以刊载新闻照片为主的大型摄影画刊《晋察冀画报》。
聚焦晋察冀
沙飞深入抗日前线拍摄、采访,是从那次到平型关开始的。及至在五台山正式参加了八路军,并成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位专业摄影记者,他的摄影创作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旺盛的阶段。
1937年10月间,沙飞按照聂荣臻将军的安排,追赶杨成武支队并随着该支队收复广灵、灵丘、浑源、蔚县、易县等战斗的进行,拍摄了《塞上风云》《沙原铁骑》《不到长城非好汉》《收复紫荆关》和《攻占长城要隘白石口》等作品。
1938年4月、8月,沙飞在当年杨家将屯兵御番之地、长城重要关隘浮屠峪,两次拍摄八路军打击日寇、收复失地的战斗场面,完成了八路军《通过长城重要隘口浮屠峪》和《胜利进驻浮屠峪》《八路军在收复浮屠峪后总结经验以利再战》等作品。
总之,在晋察冀边区生活、战斗的10余年时间里,沙飞就是这样,哪里响起枪炮声,他就奔赴哪里;哪里有什么新鲜事,他就到哪里采访、拍照。为此,他留存下来的摄影作品不但数量多,内容也很丰富。
为白求恩大夫拍照
沙飞将摄影机的镜头对准白求恩大夫,是从白求恩大夫来到晋察冀根据地的第一天开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