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们展示在利津缴获的机枪。(山东省档案馆供图)
■日军指挥官和士兵跳下城去,跌跌撞撞地逃窜。哪知我垦、沾独立营的战士们,早就埋伏在城下等着了,等敌人跑到跟前,战士们“咔嚓”一声上起刺刀,平地跃起,全部格杀
1944年,抗日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已经揭开。7月,正当渤海平原青纱帐笼罩田野的时候,渤海军区遵照上级的指示,为迎接全面大反攻,配合正面作战,对敌展开了强大的夏季战役攻势。在夏季攻势第一阶段,成功争取了伪灭共救国军第八团王道部反正,并拔除日伪军据点54处,扩大了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边区。
8月11日,渤海军区乘胜北上,发起以解放利津城为中心的夏季攻势第二阶段作战。利津这座古老的县城,交通地位重要地理位置适中,是连接沾化、滨县、蒲台、博兴、广饶等县的枢纽,是日伪军伸向根据地前沿的重要据点。该城守军为日军一个小队和号称“中国皇军”的伪华北绥靖军第八集团军第二十七团,这是日寇在北平通州精心培训、装备簇新的伪军主力部队,另有七个保安中队、伪县公署宪兵队、伪警察等,总兵力2000余人,其中一部驻守城外围据点。
12日夜,渤海军区直属团、特务营和第四军分区部队,兵分几路,在夜幕掩护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利津城外围之张许、侯王庄、盐窝、单家寺等9个据点,分割包围。经过几个昼夜的围攻,到14日午夜,外围据点均被拔除,我军各部遂逼近利津城下。
利津城呈方形,四面城墙高达两丈,仅上宽就有丈余;墙皮由一色的大火砖砌成,中间用三合土填实。假如从墙上实施爆破,难以打开缺口;而攀梯强攻,也会带来大的伤亡。几经权衡,我部决定来个破门而入。从四面城门来看,虽都筑有瓮城,易守难攻,但东门外却有南北横亘的黄河大坝,正好作为我们进攻的出发阵地,便于隐蔽接近,渤海军区遂以此为突破口。
16日晚,军区直属团第一营以偷袭手段炸开东门,突入城内,以一部沿城墙向两侧进击,占领北门及南门,另一部直扑东大街南侧之伪军第二十七团团部,将守军全部歼灭。伪团长苏冀南在战斗一打响就带一部兵力逃入城西北角日军据点。拂晓前,攻城部队占领城内文昌阁、魁星楼等据点,并肃清了南北大街之伪军。当晚,城西门未能突破。17日,重新调整部署,以直属团第二营五、六连及第一营一部,分别由城内外夹攻西门及碉堡,以直属团第一营另一部同时进攻伪县政府及文庙,至当日14时,占领上述据点。
17日夜,大雨如注。渤海军区直属团第一营冒雨向城西北角日军据点发起进攻。该据点原为县衙门,围墙高丈余,墙下筑有地堡等工事,其中一炮楼高达十几米,居高临下控制着四面街巷。在直属团第一营猛烈攻击下,伪军送信诈降,企图以缓兵之计候其援兵。直属团第一营识破其计后,实施爆破和强攻。日伪军不支,伪团长苏冀南率残部300余人俯首就擒。日军指挥官井田中尉带着剩下的三个日本士兵,爬上房顶,想搭梯翻越城墙突围。战士们奋不顾身,争先扑向城头。日军指挥官和士兵跳下城去,跌跌撞撞地逃窜。哪知我垦、沾独立营的战士们,早就埋伏在城下等着了,等敌人跑到跟前,战士们“咔嚓”一声上起刺刀,平地跃起,全部格杀。经彻夜激战,全歼利津城守军。
此役,共毙俘日伪军1600余人,缴获大小炮14门、轻重机枪29挺、长短枪900余支、子弹10万余发、汽车2辆、战马50余匹、粮食75万公斤。利津攻坚战,是渤海军区部队首次取得对城市攻坚作战的胜利,巩固扩大了渤海根据地,锻炼和提高了部队攻坚作战的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