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发行的纸币
土地革命时期,红色金融在支持革命战争、发展工农业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支持合作化运动、巩固苏维埃政权诸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其金融流通领域,由于制造工艺相对落后等原因,苏区的红色货币却面临着假币泛滥的问题,因此,红色货币防伪打假工作迅速被提到日程上来。
毛泽民想到的办法
革命根据地一般处于经济落后地区,根据地货币的制作极为简陋,制出的钞票质量比较粗糙,早期根据地钞票有的还是用毛笔手写或用蜡版油印而成,有的钞票甚至有字无图,因此极易被内外敌人假造。虽然后来随着根据地的发展和建设,印刷设备有所改善,纸张、材料供应有所好转,但与国民党统治区的各种货币相比,依然相形见绌。因此,根据地银行和货币印刷机构,都很重视在自身现有的条件下加强钞票的防伪性能,自力更生地用土办法防止伪钞假票的产生,做好钞票的防伪打假工作。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东固印刷厂和兴国印刷厂,东固造币厂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造币厂,江西工农银行与闽西银行相继合并,分别组建成立了中央印刷厂、中央造币厂和国家银行三大金融机构,开始着手印制发行中央苏区的国家货币。
1932年7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批国家纸币正式开机付印,当年印刷发行面额为5分、1角、2角和1元的纸币约66万元,次年又增加了面额为5角的纸币。到了1934年10月为止,中央印刷厂印刷5种面额、8个版别的纸币达800万元。
印刷纸币,必须要有专印钞票的纸张,但这些在苏区没有。毛泽民曾经派人经过秘密交通线,携带大笔现款前往上海、香港购买。可是,由于敌人统治严密,或者买不到,或者因为敌人重重封锁,一时无法运进苏区。毛泽民就带着国家银行稽核处长曹菊如,钻进根据地深山老林,来到纸寮,与造纸师傅商量如何生产印钞纸。赣南闽西多山,山上到处是茂密的竹林。当地有用嫩毛竹产纸的传统,造纸的手工作坊——纸寮遍布深山。他根据师傅的建议,发动群众大量采集纤维多的树皮、竹子、苎麻、破布烂鞋,组织人力用石灰水漂洗,用石臼碓舂,用木棒捶打,终于做出合格的纸浆,生产出合格的印钞纸。实验证明,这种印钞纸在醋水中浸泡了7天没有烂,在碱水中浸泡了7天才化掉。虽然如此,毛泽民明白,白区的工艺可以生产出更好的印钞纸。而国民党当局可以通过印刷假钞来破坏苏区经济。
为了做到最大限度的防伪,毛泽民先采用在纸币上加签他和财政部长邓子恢的俄文签名的措施。但这个措施也容易被模仿。随着货币的流通,内外敌人开始采取破坏活动,混入大量的假币,对苏区金融秩序进行干扰和捣乱。毛泽民苦思冥想,但一时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一天晚上,他闻到妻子钱希均织毛衣时,用火烧毛线头发出的臭味,于是灵感闪现,终于想出一个防伪办法:在纸浆中渗入少量细羊毛。用这种纸印出的真钞,一烤能闻出羊毛的焦臭味,而假钞一烤则没有这种味,同时也可以通过在纸币中寻找羊毛来辨别真伪。他随即严格命令印钞厂长指定一名共产党员专做这项工作,绝对保密,并落实责任——出了问题唯他们是问。这样就解决了防伪问题,保证了苏区货币的正常流通。
鄂豫皖的四大措施
在鄂豫皖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的两年多时间中,苏区银行共印制了15种纸币(用道林纸印刷的)。
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当时无论是根据地政府、根据地银行,还是货币印制机构,都极为重视反假币斗争。综合各种史料记载,当时反假币的主要措施大体如下:
第一,十分注重票面防伪。尽管鄂豫皖苏区处于经济落后状况,货币的制造条件极为简陋,但在币材选择、票面设计、印制等环节,极为重视在自身当时条件下加强钞票的防伪性能,做好根据地货币的防伪工作。从保存下来的鄂豫皖苏区苏维埃银行币来看,一是选择优质纸张印造货币,当时主要是通过地下交通从上海、武汉、安庆、信阳购进;另外是部队外围作战缴获敌军机关用的高级纸张。这些纸张在根据地的市面上是很难搞到的。二是票面图案花纹设计比较复杂。鄂豫皖时期的石印科,票面设计的卢楚桥、卢汉桥兄弟俩就是精致制版工艺的高级技术人才,又拥护革命,投身到根据地从事纸币图案设计。三是采取“三色套印”印制货币,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工艺。四是加盖号码,有的还刻有字母,并盖有篆文印章。
第二,严厉制裁假币犯罪行为。鄂豫皖苏维埃银行时期,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和银行曾发布专门条例,对制造假货币、使用假货币制定了严厉的打击惩治条款,作为银行三项条例之一,在社会上公之于众。同时做出规定,号召各级苏维埃、各单位要经常组织人员学习、宣传、教育,了解根据地货币知识,积极参加维护根据地货币信誉,反对假币的斗争。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根据地对假币犯罪的惩处是相当严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