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乔安山回忆雷锋牺牲经过
在公众场合下,经常有人见到乔安山,远远地喊:“他就是那个撞死雷锋的人。”有时也有人在公开场合,这样介绍:“他就是当年撞死雷锋的战士乔安山。”一次,在铁岭火车站前,乔安山正与一位朋友谈事。过来一个人,见到乔安山,大喊:“这不是老乔吗?雷锋不就是你整死的吗……”
每每这个时候,乔安山五味杂陈。关于雷锋的死因,全国各媒体有很长一段时间保持着沉默,至多只提一句“因公殉职”。直到前些年,才有一些影视片和新闻报道反映了当时的部分情景,但也不确切。
几十年过去了,乔安山的记忆力也不如从前了,很多事情都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可是那一天的情景却在脑海里变得越来越清晰。
1962年8月15日那天,在太平间里,乔安山的脑子里一片空白。
过了大概半个小时,陈排长走进太平间,把乔安山带回连里,把他单独关在一个屋子里,两个哨兵在门口把守着。这时,乔安山才意识到自己失去自由了。不过,他没被关多久就被放了出来。
原来,上级的工作组来了。
重演事故经过
当年任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保卫处中尉助理员的史宝光和宣传处干事张峻进行了现场调查。
他们来到出事地点,让当事人乔安山把所开的13号“嘎斯”卡车开到现场重演当时经过。乔安山当时很紧张,他以为史、张是军法处派来的人,要来逮捕他。最后史宝光和张峻逐渐稳定了他的情绪,对询问一一作了回答:
他和雷锋驾驶“嘎斯”卡车,从工地执行任务回来时已接近午饭时间,雷锋与其商量,先把汽车冲洗干净后再回连队,以备下午出车快捷。车便往九连炊事班室外水龙头处开。但汽车要走到水龙头处,就要走九连营房和房前一排晾衣杆之间的土道,由于有一根晾衣的木杆竖在入口处,所以要驶上这条道还得先拐个直角弯,这是不可能一次性就开得进去的。雷锋便下车查看地形,乔安山来驾驶。
当时雷锋是站在汽车左前方,离这根晾衣杆两米远左右指挥进车:“进——退——打轮——”等。车的前轮和车厢越过木杆后,乔安山看班长给他一个通过的手势,就开了过去。这时耳边“咔嚓”一声,他猛一回头,只见班长倒在地上,木杆已经折断。他急忙刹车,跑到雷锋身边,看到雷锋呼呼喘气,不省人事,就急喊救人。
雷锋被火速送到抚顺矿务局西部职工医院抢救,但这里条件有限,于是又转到沈阳军区202医院,路上用了50多分钟。不过终因伤势太重抢救无效,雷锋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医生的诊断结论是:雷锋因头部右侧太阳穴受木杆重击,造成颅骨骨折,脑内大量出血而致死。
令人悲痛的是,这木杆仅有6×6厘米规格,却轻取了一个那样热爱生命、热爱祖国、党和人民的伟大战士的生命!
为什么说是“意外事故”?
史宝光在现场勘察时发现,那根木杆是从根部折断的,木杆上粘有黑色橡胶末,而车轮后胎上也有明显擦痕。除此,车厢板和木杆的上部均未发现刮碰的痕迹。据此,史、张二人认为:通道进口狭窄,加之地面不平,左高右低,木杆根部埋有凸头,致使汽车驶入时,车身倾斜,从表面上看是刮碰不到木杆的,而唯有车后轮胎左外侧,挤压到木杆根部,才使木杆从根部折断。加上晾衣铁丝的牵拉反弹力量,迅速击向雷锋,造成悲剧。
搞清楚基本事实后,据此分析研究认为:这次伤亡事件,既不是乔安山有意所为和驾驶员的责任,又不是雷锋指挥的失误,而是一次偶然、意外的伤害肇事故。因此经过这一下午的工作,史宝光以上级保卫部门代表的身份提出事故的初步性意见,即“以身殉职、意外事故”。
当晚,史宝光向从工地赶回营房的团政委韩万金做了汇报,并同连队指导员高士祥共同研究,由其出面,找乔安山谈话,为他卸下思想包袱。同时,史、张还到医院看了看雷锋的遗容。那时雷锋躺在医院病床上,脸上干干净净的,仅在头上包裹着纱布,仿佛仅是受了点轻伤而在安睡。张峻当时还为雷锋的遗容拍摄了几张照片。战士们给雷锋戴上了军帽,换上一套新军装,把遗体运回连队,并摆放在一间活动室。为防止天热遗体变坏,史宝光还特地买来4块大冰砖镇在雷锋遗体身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