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次有着跨时代意义的五四示威游行,是谁发动起来的?是谁组织和领导的?查遍各种历史的书,讲得都很笼统,只说是北大学生激于对北洋军阀卖国行径的义愤,澎湃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热情,奋不顾身的走上街头,以至于火烧赵家楼,殴打卖国贼章宗祥等等。
“鸟无头不飞,蛇无头不行”,那样大规模的学生爱国运动,那样一次有组织、有游行路线的统一行动,事前没有发动者、组织者、策划者、领导者,是绝对不可能的。
由《求是》杂志老编辑苗作斌主编,红旗出版社出版的《沙滩大院》一书,提供了一个关键的细节。
杨晦第一个翻墙进入赵家楼是传闻
1979年是五四运动60周年,《光明日报》派我去采写纪念五四运动文章,并明言将在头版头条位置发出。
我采访了很多五四运动的参加者,其中还有运动中颇为显露头角的许德珩和传说中头一个越墙爬进院子里打开赵家楼大门的杨晦教授。此外,还有作家冯至等人。
他们都慷慨激昂犹如昨日一般地叙述了五四那天的游行路线和火烧赵家楼的过程,但都没有谈到这次游行是由谁发动和组织的,都只说是广大学生激于强烈的爱国义愤。
我曾经问杨晦:传说是你第一个翻墙进入赵家楼的?他谦逊地笑了笑说:“那是传闻,不准确。不是我第一个翻墙进去的。”我问:“那谁是第一个进去的?”他说记不清了。我又问:“那么,你该记得这个游行队伍总得有个领队的吧?”他仍然含糊其辞,最后说:“好像有傅斯年在跑前跑后的。”但说过之后,立即又用鄙夷的神情补充说:“我最瞧不起他那一副阔少爷公子哥儿气派,手里总是拿着一条雪白的手帕,后来他果然堕落到……”
虽说是深入采访,但仍然是一无所获,所以我写的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的文章,一如既往地只谈它的伟大历史意义,没有谈到运动的发动与组织过程。
五月三日傍晚
这本《沙滩大院》虽然没有对于这个疑难问题做出明确的定语,没有明确地指出这场轰轰烈烈的学生爱国运动的领导者究竟是谁,但它却用了朴素的语言叙述了五月四日发生这场运动的前前后后,用历史的事实告诉了人们历史的真相。
《沙滩大院》中说:“那次大规模的学生示威活动,就是由北大、高师、高工等校一些学生社团的骨干、爱国激进分子所策划、发动和领导的。这些学生社团或小团体,在北大,有学生救国会及其主办的国民杂志社、新潮社、少年中国学会、平民教育演讲团、辅社等,骨干分子有许德珩、邓中夏、黄日葵、高君宇、傅斯年、罗家伦、段锡朋、罗章龙、杨振声等”。
除了《新潮》之外,影响较大的还有成立较晚一些的国民社的《国民》杂志,他的成员不限于北大,还有高师、高工的人,段锡朋是这个社的评议部议长。
书中记载,本来这次游行原定于五月七日国耻纪念日那天举行的,因为五三那天,巴黎和会中国交涉失败的消息传来,当时正在北大参加《国民》杂志社讨论选题的各校代表临时决议,决定在北京大学三礼堂召开全校紧急大会,商讨面对这一紧急情况的对策。
当晚,便有两千余名学生参加会议,由北大学生救国会主席段锡朋主持,他请来北京晨报著名记者邵飘萍做了国内外形势的发言,接着学生代表纷纷登台发表激情热烈的演说,特别是段锡朋的讲演更是具有煽动力,他慷慨激昂的发言激起了强烈的反响,一时间热血沸腾,慷慨悲壮的气氛犹如一团烈火在燃烧,当场便有人咬破手指血写“还我青岛”。当下里便决定,不能再等下去了,第二天就举行全市性学生大游行,会上选举出傅斯年作为这次游行总指挥,段锡朋作为北大队伍的带队,并由许德珩、罗家伦撰写古文和白话文的《学界全体宣言》,由罗家伦等四人代表游行队伍向美国公使递交《陈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