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28日,活动在珠河一带的哈东支队改编成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赵尚志任军长,兼任一师师长,冯仲云任军政治部主任。当年,日伪军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和拼大屯政策,使根据地军民遭受极大损失。10月,为了保存实力,更有效地打击敌人,赵尚志率领第三军主力向松花江下游远征,准备在那里开辟新的游击区。远征时,将一师的二、三团留在原地,二团在珠河铁路以北继续进行抗日活动,三团在珠河铁路以南、双城、阿城、苇河、五常等地继续与敌周旋。
第三军主力远征后,日伪军频繁向根据地扫荡,妄图把留在珠河一带的三军一师二、三团彻底消灭。1935年11月14日,团长王惠同、团政治部主任赵一曼率二团50余人来到铁路以北的珠河县第五区左撇子沟附近的安山屯。屯内群众见了部队如见亲人,心中喜悦,盛情慰劳。但是,混在群众中的汉奸珠景才私欲熏心,为了领赏,便连夜去乌吉密报告,敌人立即调集兵力前来围攻。
15日晨,日军横山部队一部、冈田正木部预备队一部、吉田队一部、珠河县伪警察大队第三中队等共300多人,分别从乌吉密、一面坡、珠河县城向左撇子沟方向扑来。上午10时许,王惠同、赵一曼发现敌情后,立即指挥部队抢占山中有利地形,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战士们个个英勇,以一当十,顽强地阻击着敌人的进攻,战斗持续一天,连续打退敌人多次进攻。
但因敌众我寡,战士伤亡很重,子弹又剩得不多,战斗很难继续坚持下去。在这紧急关头,赵一曼向王团长提出突围转移的建议,王团长赞同,但是,他们二人争相要求对方先撤退,自己留下来担任掩护任务。王惠同团长面对身边这位瘦弱而刚毅、共同战斗过多年的战友,非常坚定地说:“怎么能让你一个女同志打掩护呢?你带战士们转移,我来掩护!”赵一曼用坚定的口气说:“在这危亡时刻,还分什么男人女人,你是当地人,对地形熟悉,你带战士突围更有利,我们不必再争了。”话音刚落便向战士们挥手,果断地高喊:“快撤!”王惠同带领十几名战士向西北方向突围,赵一曼带领八九名战士掩护。这次战斗,击毙横山部队机关枪队长古谷清一大尉、小队长芹泽、特务曹长等,击毙日伪军30多人。
此次战斗,二团队伍被打散,突围出去的10余人与三团汇合。团长王惠同突围时负重伤,弹尽被捕,押往珠河县城,审讯时骂声不绝,敌人无耐。为给被打死的日本鬼子祭灵,日军将他押回左撇子沟枪杀,在刘宝凤家门前不远的地方,王惠同团长英勇地倒在血泊中,壮烈牺牲。刘宝凤用自家一口米柜将王惠同的遗体安葬在路旁。解放后,为纪念这位抗日英雄,将这里改为惠同村。
赵一曼掩护突围,左臂受伤,隐藏在一个很深的雪坑中,没有被搜山的敌人发现。敌人撤走后,她忍痛爬下山来,遇到铁北区委宣传部长周伯学,交通员刘福生,跟随她的小战士杨桂兰。半夜里,他们3人护送赵一曼来到春秋屯的孙恩贵家,为了躲避敌人搜查,孙恩贵将他们4人安置在山沟里的一个萝卜窖中,并及时送去饭菜。后来,他们觉得这里还不够安全,便在天亮以前,由孙恩贵家给赵一曼换上蓝布便衣,由交通员刘福生带路,转移到侯林乡西北沟于家窝棚养伤。窝棚主人老于给赵一曼拿来自家仅有的一点面粉,又给其他3人煮上面糊,还向各位抱歉地说,实在是没有什么好东西招待你们,这里都让鬼子抢光了,烧光了。
11月21日,当地汉奸廉江进山砍柴时发现于家窝棚冒烟,立即报给特务米振文,米振文侦察后,断定窝棚里有抗日人员隐藏,便立即向珠河县日伪当局报告。
1935年11月22日9时30分,30余名伪警察包围了于家窝棚,战斗中,赵一曼左腿中弹,昏倒被俘。
赵一曼被捕后,敌人用了让她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生不如死的精神摧残手段,多次使用灭绝人性的酷刑,企图摧毁赵一曼的精神,逼迫她投降。但是,敌人的酷刑,只能摧毁她的肉体,却不能摧毁她的精神。在审讯中,敌人得到的是自己的罪行被揭露,正义者对强盗的痛骂,却没有得到任何口供。
赵一曼在狱中,除了揭露、痛骂敌人,向周边人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以外,偶尔也有安静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她搜索美好的记忆。小时候她坐在父亲的膝头,听父亲讲梁红玉抗金兵的故事;她想起父母对她的宠爱,用手摩挲她的头和臂膀;她想起自己的生命已到尽头了,原想再回生她养她的地方看看,遗憾的是这已经不可能了;她想起宁儿,可怜的孩子呀,自从来到这个世界,跟着妈妈没有过上一天安宁的日子……她落下悲痛的眼泪;她想起与丈夫陈达邦在莫斯科中山大学那段幸福的时光,泪水夺眶而出,达邦,我不能再见到你了,其实,我也很柔弱,我多么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靠在你那宽厚结实的肩膀上,向你倾诉我撕心裂肺的疼痛,你知道吗?我是多么想你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