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伟思作为军事观察小组成员,不仅多次会见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中共领导人,还访问了许多抗日根据地,见到了陈毅、林彪、聂荣臻等从抗日根据地来延安开会或汇报工作的中共将领。通过对延安的实地考察,谢伟思和美国军事观察组的成员一致认为:与在国民党统治区相比,他们似乎来到了一个不同的国家,碰到了不同的人。不论是延安军民的精神气质还是延安的气氛,都与重庆迥然两样。
1944年7月28日,谢伟思在《对陕北共产党根据地的初步非正式印象》的报告中写道:“那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言辞和行动上都如此。官员和人民与我们的关系,以及中国人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谈到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时,都普遍用尊敬的口吻(提到毛泽东时,带有某种尊崇),但是这些人都是平易近人的,对他们完全没有奴颜婢膝之态。他们自由地参加各种小组。这里也完全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中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初来乍到者在延安看不到警察,也很少看到士兵。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迹象。衣着和生活都很简朴,除农民外,几乎每个人都穿同样普通的、用土布缝制的中山装。在衣着、生活或接待方面,我们看不见炫耀虚饰的现象……”“士气是很高的,战争看来接近了,而且是现实的。这里没有失败主义,而是信心十足,没有厌战情绪。这里到处都强调民主和同老百姓的鱼水关系……人们是严肃认真的,倾向于一种使命感。那里有惊人的政治觉悟。没有对党的领导人的批评,没有政治闲谈。同时,没有紧张和压抑感。”
谢伟思报道了延安令人鼓舞的形势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与经济萧条、官僚腐败、特务横行的重庆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反差不禁让谢伟思大发感慨:“我们全力支持的政权(蒋介石政权)的表现和我们发誓要消灭的敌人(日本)是如此雷同;而我们从不予支持的中共却又与我们美国人自己这般相像。真是不可思议!”
在重庆时,谢伟思与国民党领导人有过广泛接触;到延安后,他与中共领导人也进行了很多接触,使他对二者有了十分鲜明的对比:中共领导人都十分坦诚直率和平易近人,而重庆的官场里充斥着腐朽和等级制。在谢伟思看来,中共领导人给人以两点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一,青春年华。当时在延安的中共领导人差不多都是 40多岁,少数是 30多岁接近 40岁。正是这种年轻且精力充沛,使他们作为一个集体显得十分活跃而称职。在这个集体中,看不到半饥饿的、贫血的中国知识分子形象,同样也看不见吃得肥头胖耳的官吏和官僚派头的人。这种活力不仅表现在体质上,也表现在智力上。中共领导人的知识、兴趣和阅历都是极其多样的,他们都是具有不容置疑的坚强信念的人,谢伟思称之为“韧性”。他们具有耐心,他们在这方面受过长期艰苦的训练;他们将会妥协,如果这确定是符合党的最大的、长远的利益的话;一旦需要的时候,他们会奋起战斗;并且他们可能会是严厉和无情的,如果必需的话。在中共领导人中间,畏惧或个人利益都是不会加以考虑的。
第二,一贯井然有序。这种特点既是精神上的也是物质上的,因为在延安普遍存在着一种认真的气氛和高效率。中共领导人中好像有一种强烈的集体感和牢固的团结,完全没有证据表明存在人身攻击、妒贤嫉能和小集体主义。没有一个人给人以“政客”的印象。他们是在一场斗争中升到高位的,而斗争的胜利并不是依靠创建了一部政治机器、玩弄诡计或是利用有利的个人关系,而是依靠实际的成就。
谢伟思在与中共领导人进行广泛接触后得出一个总体结论:这个领导集体由精力充沛、成熟和讲求实效的人们组成,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