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图片由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宣传部提供
核心提示
1934年,由党中央代表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在酉阳南腰界与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红二军团原番号)胜利会师。随后,两路红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酉阳城。这一消息,震惊了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
简陋的主席台,由几根木头、几块木板搭建而成。
主席台下,红旗飘扬、歌声震天;主席台上,两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这是萧克和贺龙的大手,他们的手穿过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围追堵截,终于在1934年10月27日这天,在酉阳南腰界握在了一起,这也标志着由任弼时、萧克和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与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胜利会师。
田野里,山冈上,到处是欢呼雀跃的红军,他们像久别重逢的亲人般紧紧拥抱,许多人眼含热泪。
突破千难万险,翻越千山万水,这次会师可谓来之不易。那么,这两只红军队伍又是如何在敌人层层围困,通讯联络又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胜利会师的呢?
故事,要从1934年10月上旬说起。
报纸传情报
两路红军胜利会师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由江西突围开始长征。就在中央红军进入湘粤桂边境时,蒋介石先后调动40万军队,设置四道防线,围追堵截。
为了掩护中央红军突围,同时牵制敌军的兵力,萧克率领的红六军团由江西向黔东挺进。
当时,贺龙率领的红三军正驻扎在酉阳南腰界。然而,由于没有电台,贺龙等人并不知道红六军团的动向,更谈不上两军会师。
10月上旬的一天,贺龙在南腰界余家桶子偶然发现了一张国民党旧《长沙日报》,上面一条消息:“江西萧克匪部第六军团窜入黔东,企图与贺龙匪部会合。”
贺龙分析后对关向应说:“敌人告诉我们,任弼时和萧克同志率六军团从江西出发西征,现已进入黔东地区,我猜想他们一定是奉令来黔东寻找我们红三军的。”贺龙不无遗憾地说,“可惜我们的电台,在湘西突围时弄丢了,同党中央失去了联系。”
他把报纸交给关向应,接着说:“六军团从江西出发后,遭到湘桂黔三省数万敌人的围追堵截,他们一是长途作战,消耗很大;二是不熟悉黔东地理,人生地不熟,处境一定十分困难,我们必须立即派人去接应他们。”
奉贺龙之命,红三军沿河独立团、德江独立团、印江独立团,分三路向江口和石阡一带前进,黔东和川黔边独立团由关向应率领,驻守南腰界,夏曦率红三军主力游击沿河、松桃、印江一带,负责接应。
一连数天,松桃、印江、江口等地悉数出现了红军的队伍,吓得各地地方官纷纷向上司报告:“贺龙匪部企图寻路南窜,接应萧匪”,报纸上也接连出现“贺、萧两部”的报道,等于给正在相互寻找的两支红军传递了情报。
终于,10月24日,贺龙率部在贵州木黄接到了任弼时、萧克率领的一路部队,并将其接回南腰界。10月27日,两支队伍在南腰界举行了会师大会。
贺龙一封信
上万守军一枪不放
1934年10月31日,一条消息震惊了南京国民政府——“在酉阳,红军没费一枪一弹”。
这是怎么回事?
当时的酉阳,可是驻扎着伪县长易元明指挥的“铲共队”和田钟毅统领的川军独立第二旅,总兵力超过万人,而会师后的红军,总人数也不过只有8000人。红军如何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酉阳城?
原来,南腰界会师后,贺龙和萧克等人共同决定,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二、六军团统一行动,成立总指挥部,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总政治委员。会上还商议了两军行动方案,决定立即占领酉阳,开进湘西,发动湘西攻势,把围剿中央红军的兵力吸引过来,以策应中央红军转移。
但要过酉阳,就必须面对这1万多的敌军,这可是场硬战,对当时原本就处于困境的红军十分不利,这可如何是好?
在分析酉阳守军情况时,贺龙指出,田钟毅曾在四年中三易其主,又非蒋介石嫡系,在地方上又同地方武装存在诸多矛盾,如果能将其分化瓦解,使其为二、六军团让开南部通道,就可以避免一场血战。于是,1934年10月27日,贺龙以个人名义给田钟毅写了一封信,信中讲到红军在国内的主要敌人是蒋介石,凡是受到蒋帮歧视、排挤的地方武装,都应该联合起来,推翻反动的蒋介石政权,一致抵御日寇,拯救苦难的人民大众和国家危亡。奉劝田钟毅以国家社稷为重,为红军让开酉阳南部通道。在接到贺龙的亲笔信后,田钟毅反复权衡利弊,又慑于红军的威名,决定采用金蝉脱壳之计,放红军过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