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因为革命斗争和形势的需要,出现了许多红军对联,这些对联从内容上讲,或抒发红军的豪情壮志,或号召广大劳苦人民参加革命斗争,或反抗黑暗势力,其战斗性、鼓动性犹如声声号角,激荡人心。
1927年11月13日,由吴光浩、潘忠汝、戴克敏等领导的数万“农民自卫军”发动湖北黄麻起义,14日清晨一举攻克黄安县城,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黄安县劳民政府。当地著名书法家吴兰阶先生兴致勃勃,挥毫疾书一副对联:“痛恨绿林假,称白日青天黑,夜沉沉埋赤子;光复黄安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这副对联贴在县劳民政府大门两旁,从此,“红军”的称号开始使用。到了1928年,全国各地的工农革命军先后奉命改称红军。
1928年3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团来到湖南桂东县沙田圩进行革命宣传,毛泽东要红1团干部陈奇写副对联贴在宣传讲台的柱子上。陈奇最初准备写:“旧的打它个落花流水,新的建设得灿烂光明。”毛泽东将“旧的”改为“旧世界”,“新的”改为“新社会”,这副对联就成了:“旧世界打它个落花流水,新社会建设得灿烂光明。”鲜红的对联一经贴出,会场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1932年底,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由徐向前、李先念等领导率领,从鄂豫皖根据地转移西征,经陕南进入四川东北部,经过浴血奋战,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以教书为业,在梓桐乡颇有名望的农民知识分子何永瑞挥毫书下“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这副气势磅礴的红色对联。红30军政治部将它刻在石朝门的柱子上。这副对仗工整,气势恢宏,震撼川陕苏区乃至全中国的红军对联形象生动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宗旨,描绘了红军的英雄气概,是红军对联中的佳作。
1934年红军长征后,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第4师经过广西龙胜县泗水乡龙舌岩,遇见一年前桂北瑶民反抗国民党压迫举行起义失败后躲在山上的5名瑶族小首领,他们以岩洞为屋,以山果充饥,过着野人一般的生活。红4师指战员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送给他们衣服、枪支等,鼓励他们坚持斗争,争取解放,并在龙舌岩上刻下“继续斗争,再寻光明”的楹联式标语。当地瑶、侗族人民深受鼓舞,把这八字联语牢记心间,并将这刻字的龙舌岩称为“光明岩”。
红军在长征途中其他一些地方也留下了众多的楹联式标语,如在云南扎西,有红军游击队写的“主义遵马列,政权归工农”等楹联式标语;在贵州沿河县白石溪王国和家门上贴有红军写的楹联“双手创造新世界,众心挽回旧山河”,横批是“共产党万岁”;在四川珙县殷禄才水井坎的门上,贴有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队秘书陈耀斋写的楹联:“愿为游击奔三省,誓作忠贞靖万民。”
红军对联密切结合当时实际,在红军革命斗争的伟大历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利用对联作为宣传武器,乃是红军的一大创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