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甫当兵时的照片。郝桂芝提供
11月4日,新中国开国大典护旗手、见证首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李元甫,因病在石家庄去世,享年82岁。11月6日,李元甫遗体告别仪式在石家庄殡仪馆举行,上百名亲友和市民到现场为他送别。
大典前8小时,他接到担当护旗手的命令
通过查阅李元甫的日记,加上其妻子郝桂芝的讲述,笔者仿佛回到了63年前那个激动人心的日子。
1949年10月1日7时,北京东四南大街史家胡同8号,北京纠察总队一大队驻地。“李元甫,迅速到食堂门口集合!”刚吃过早饭的李元甫被一位参谋叫住。与他一起集合的还有三个人,分别是刘俊英、藏图弟和卢喜钟。这位参谋庄重而严肃地传达大队命令,国家交给他们一项光荣的任务,在开国大典上担当护旗手,让他们立刻赶往天安门广场。接到任务,4个人既激动又紧张。顾不得多想,一路小跑着赶到了天安门广场。
这项光荣的任务怎么会突然而至呢?事后,李元甫才知道了缘由。
1949年9月30日,开国大典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其中,电动升旗装置安装完毕,正在做最后的调试。可是,在预演升国旗时,国旗到了旗杆中间就停住了。虽然很快排除了故障,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开国大典阅兵总指挥聂荣臻亲自指示,选派4名政治可靠、高大魁梧、五官端正的战士担当护旗手,一旦电动装置发生故障,立即启动人工升旗。“当时时间紧迫,我们大队接到指示后,马上指派我和另外几位战友担当这项护旗重任。具体任务是:一、保卫国旗绝对安全;二、一旦机械失灵,立即拉动绳子,在两分钟内,把国旗升到顶端。”李元甫在日记中写道。
到达天安门广场后,李元甫4人首先练习了升旗要领,并研究遇到问题的处理方法。最终,他们决定,在电动升旗时,李元甫双手也顺势交替倒换绳子。这样,如果出现故障,也能很自然地手动将国旗顺利升起。
下午3时,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毛主席按动了电动升旗按钮。李元甫目不转睛地注视五星红旗,手中顺势交替倒换着绳子,护送国旗冉冉升起。
2分钟,22.5米,国旗顺利升起。此时,天安门广场成了一片欢庆的海洋。李元甫和3位战友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们仰望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都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热泪。
每逢重大节日,他把珍藏的国旗一面面悬挂在家里
李元甫出生于1930年3月,沧州任丘人,1946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他随部队进京。在19岁那年,他护送首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个特殊的经历让李元甫和国旗结下了一生的情缘。
“国旗对他来说,像生命一样重要。最多的时候,家里珍藏了十几面国旗。这些国旗,有的是他自己买的,有的是活动主办方赠送的,还有一面是我绣的。他在世时,每天很早起床,挨个擦拭整理国旗。他常说,国旗代表着国家,我们要让它时时刻刻保持鲜艳。”郝桂芝说,每逢国庆等重大节日,李元甫就认真地把自己珍藏的国旗一面面悬挂在家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