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外地旅游车辆经营、限制外地导游从业等。从客观上导致了对内开放滞后,并影响了对外开放效应的发挥,也成为旅游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深层次障碍。当前,除了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坚决消除各种形式的保护性壁垒,最为紧迫的是切实推进旅行社业的对内开放。旅行社业的扩大开放,关键是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问题,切实推进旅行社专业化分工和网络化发展。为此,必须强调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步伐相协调,强调以消除自我保护性壁垒为先导和基础,强调扩大旅游市场对外开放是为提升旅游产业服务的。各级旅游部门应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对旅游市场和产业监管手段的改革,大胆破除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碍,放宽旅行社的经营代理和加盟许可;更多地运用法律和市场的手段,扫除自我保护的地域性壁垒和排外性限制;在率先建立国内统一的旅游大市场基础上,适时扩大旅游市场的对外开放,逐步实现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努力争取对外开放效益的最大化。
五、提升旅游供给与拉动旅游消费
旅游消费具有求新求异和逐步升级的市场特征。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旅游界就提出开发度假旅游产品和完善产品结构的市场理念。但总体来看,我国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仍处于供给水平不高的初级阶段:旅游产品以观光型的为主,开发思路也以观光型的为主导,普遍追求大流量的旅游接待;旅游产品粗糙的多、精品的少,资源型的多、文化提升型的少;产品供给只能满足初级化、大众化市场,个性化、舒适性明显不足,成为影响我国旅游产业提升的重要制约因素。
通过改善供给水平满足和拉动市场需求。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供给拉动需求的目的,必须彻底扭转“资源导向”的传统惯性,积极适应旅游消费规律变化,提高旅游产品对市场需求的满足程度;必须明确划分旅游市场,高端产品、配套服务等相对应,大众产品要与一般需求、基本服务、较大流量接待相对应,体现市场分工和产品分类,促进按需选择、优胜劣汰;必须突出文化和特色,不仅要体现在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上,也要体现在旅游各产业要素上,还要反映在旅游线路设计和宣传促销上,以不断提升的旅游产品供给,进一步满足和拉动旅游市场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