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墙面厚60公分,地面厚80公分,顶棚厚80公分,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都有15公分厚的防水、防潮保护层,80公分厚的顶棚之上又填充着2米厚的三合土,三合土上面又有1.6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护盖。
不仅如此,从工作区入口要进入工作区内,还得过三道门。第一道门为半圆型钢制门,重达3吨,三道门之间相隔约一米,全部是有防爆、防辐射功能的钢制密封门。
“整个掩体可以说是攻不破的铜墙铁壁。”导游小周说,当年这里是备用的整个基地最重要的通信联络保障和应急指挥系统。
一个独立的地下指挥部
在过去,要进入地下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都要有专门的通行证,必须要经过三道岗(即大门、楼房门、地下室门)的检查。在这里工作的工作人员、警卫人员,甚至不得随意相互交谈。
如今,这个曾经秘而不宣的地下指挥中心已经是整个原子城风景区的一处景点了。人们可以零距离地参观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每天参观者不断。
随着导游的引领,记者走过三道门,进入了地下指挥中心工作区。工作区总面积为280平方米,内部净高3米,感觉非常宽敞。整个工作区由8个房间组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通风室、配线室、配电室、发电机房、指挥室(内有休息室)、电报室、载波室以及人工交换室。
这个掩体虽然是在近10米的地下,密封性是非常高的,但是,人置身其中,丝毫不感到呼吸不畅,而且空气十分清新,这正是得益于通风室。这里装有3台离心式通风机,设有和地面相通的进风口、排风口,可以和室外空气进行外循环,也可以室内空气内循环,从而保障了地下掩体内工作人员生存所需正常空气的供应。通风室里还有防毒器、防尘器、加热器等,对空气进行消毒、除尘、调温,以保证每个房间的温度和空气质量。
指挥室是整个地下指挥中心的核心部位,是在紧急情况下供当年核基地的首长们坐镇指挥的地方,地下掩体内的其它所有设施都为它而工作。那时,这个房间里的电话对上可以直通中央军委,对下连通着各个分厂及基地的一些重要部门和护卫部队。
指挥室的套间里边有一个陈设简单的休息室。当年这里设有一些生活必需品,是指挥中心的首长们休息、生活的地方。两张平行摆放的木板床上,铺着洁白的床单,上面分别放着一床叠得见棱见角的军用棉被,靠墙摆着一个普通木质书架。
记者看到,在各房间里,所有的仪器、设备都保存完好。
据说,这些仪器设备在当时是国内最先进的,就是几十年后的今天仍能使用。发电机房里,安装有一台12千瓦的汽油发电机,其电动机原产自苏联,这台发电机是目前整个基地中保存最完好的发电机。通风室里的三台离心式通风机,可以消毒、除尘还能调温,现在仍可正常使用。
整个指挥中心是一个可以独立运行的指挥部。密封防爆防辐射的建筑结构具有很强的防御功能;完整、配套的通信设施,可以保证指挥中心的一切通信需要;通风室可以保证整个地下掩体内空气畅通;发电机房可以保证在外部电源被切断时为指挥中心提供一切用电,房里还有一条秘密应急通道,供发生紧急情况时使用;电报室里设有无线收发报设备,可以在有线设备一旦发生意外时,保障指挥部首长传达命令。
实际上,这个地下指挥中心从未使用过,但是这里所有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却从来没有停止过。退役十多年了,这里仍然保留着过去的风貌。人工交换机上面,仍然保留着当时用来标注通往各分厂及领导专线的纸条;休息室的床单和枕巾上印着的当年221厂红色标志符号清晰可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