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层林尽染前南峪 |
2006-04-21 16:54:53 |
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中红网) |
作者:聂晓民 |
浏览次数: |
|
|
|
|
从邢台回来,久久不能忘怀的是前南峪的那片柿林。
从地图上看,邢台位于冀南大平原,前南峪是太行山麓的一个小村庄,抗战时这里曾是日寇绞尽脑汁要消灭的地方,但数次扫荡都以损兵折将而告退。如今她一如坚实的磐石横卧在太行山脚。我们的车子从邢台向西出发,沿着邢左公路朝太行山深 处走出。先是在平坦如坻的平原急驰,两侧是已收割的庄稼地,扑面而来的是一辆辆煤车,-这条路是山西出境的三条东西路之一,左权县即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牺牲的地方,不难想象当年这里曾经是八路军神出鬼没痛击日寇的好战场。
公路开始很窄,既而是一个又一个转弯,车子开始随公路左右飘忽,已经进入山区,路两旁是裸露的山体,秋日下显得厚重了很多,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随行的市旅游局翟茂荣副局长指着左侧的山庄说,“看,那就是前南峪。”顺手看过去,村子座西向东,多数房子分布在一条沟沟里。在太行山区人们把山体中出现的倒V字型地势叫峪。村子的右侧矗立着一块高高的纪念碑,右侧有一座白色的现代化建筑物,翟副局长介绍说,那是抗大纪念馆。快要到林子时,汽车慢下来,因为在修桥,脚下是一座不宽的河,河川已干涸,但这条河却是农家的生命河。当年抗大的学员也因为这河迟延了日军的进攻步伐。
下得车来,我们先来到纪念碑前,这是前南峪的乡亲们自己筹资30多万建造的,为的是纪念那段难忘的历史,碑上有胡耀邦同志的题词。我们向右走,首先在山脚下看到一本书的造型,有5吨重,汉白玉的材质,上面赫然写着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沿着山坡向上走,首先看到的是抗大的校旗,那奔腾的黄河,那神采飞扬的骑兵,让人身旁不由得想起抗大校歌:黄河之滨 ,有一 群中华民族的 优秀 子孙……。从这里向下看,邢左公路如白色的丝带飘忽在整个山间,秋日下火红的、金黄的、翠绿的杂然在河床两侧,这是收获的季节,田野内不时看到人们忙碌的身影,但已经是相当的从容。
在纪念馆,给我们讲解是邢台县文化局的一位姓刘的小伙子,展馆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抗大发展壮大的过程,一部分是建国后前南峪历史的写照。抗大最早在延安,后来随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从延安转战到山西到河北,在邢前南峪停的时间较长,有八个月左右,期间 本部就在前南峪,学员与老乡吃住在一起,真是军民一家亲,他们共同抗击了日寇的合围,有一些学员和教师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有一位烈士,在日军逼近已负伤的他时,毅然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种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令敌酋胆寒。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抗大师生简陋的生产生活战斗器具,那发黄的课本,记载的是一个个难忘的日夜。小刘家在邢台县城,每半个月才能回去一次,平日吃住都在纪念馆,问他生活苦不苦,他答道:习惯了。平静得一如巍峨的太行,令听者不由得肃然起敬。
出了纪念馆沿山脚向南走,是当年副校长藤代远和教育长何长工的旧居。如今修复后辟为纪念室,院子里有藤何二位的半身塑像,下面是江泽民同志题的名。何长工远名何坤,法国留学后回国闹革命,是毛泽东改的名,后来随毛泽东上井冈山,在找朱德南昌起义部队、改造王佑等事件中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因为腿受伤延安时曾做过一段时间荣康医院的院长,后到抗大做教育长,解放战争时随四野行动,建国后曾任重工业部副部长,地矿部党组织书记、副部长,文化大革命受冲击,被诬陷为反党分子,下放江西劳动。我曾看过《何长工传》,文革时他见到毛泽东不成,写好的信要由朱德转交。
藤代远是平江起义,随彭德怀一起上井冈山的,抗战时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大生产运动时他和杨雪锋总结的藤杨方案,就是八十年代农村承包制 的前身,建国后任铁道部部长。房东王老汉已有70多岁,问当年抗大的事情,还隐隐约约记得,八路军教他识字,唱歌,懂得了不赶走日本鬼子就没有好日子过的道理。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