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工程学院利用驻地重庆丰厚的红色文化积淀这一地域优势,坚持把“用红岩精神育人,用光荣传统建校”作为加强学院文化建设乃至整个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加强以弘扬红岩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对推动学院的全面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学院被评为全军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学院先后实现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诞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入选国家重点学科等8个“零的突破”,学院整体跨入“2110工程”重点院校建设行列。
用红岩精神铸根基
红岩精神的核心就是“一颗红心永向党”。该院一直把坚定官兵对党的信念作为用红岩精神育人的根本着眼点,不断强化军魂意识。他们分别与红岩革命纪念馆、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等签订了“共建共育”协议,建立了4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聘请长篇小说《红岩》作者杨益言、红岩史专家和红岩纪念馆领导担任兼职教授,定期来学院开设红岩精神专题讲座。每年都要组织新学员、新党员到歌乐山烈士陵园参观、宣誓;每逢清明节、红岩英烈殉难日,也普遍开展缅怀活动。学院还在学员中广泛开展了“读一本红岩书、唱一支红岩歌、访一位红岩志士、讲一个红岩故事、写一篇红岩观后感的‘五个一’”系列活动,使学员身临其境感知红岩精神,铸牢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多年来,学员100%递交入党申请书、100%服从毕业分配。
唱响时代主旋律
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是红岩精神的重要内涵。该院把培养官兵良好的品格操守作为用红岩精神育人的重要目标。他们以红岩精神为主题拍摄电视宣传片,建立专题网页,开辟院报专版,布置图片展板,建立文化走廊,使官兵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纯洁灵魂。坚持每年组织“红岩精神在军校闪光”歌咏比赛、文艺晚会、书画展览等系列文化活动,开展“红岩好班级、红岩好学员”评选。引导学员在实践中自觉定好人生坐标,校正人生航向。学院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学员高建栋在回乡探亲期间突遇山洪暴发,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时,他奋不顾身与洪水连续搏斗4个多小时,救出73名遇险群众,被评为“全国抢险爱民模范”,重庆市团委授予他“红岩骄子”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
激发报国动力
用红岩精神育人,关键要与时俱进,不断挖掘其新的时代内涵,在“内化”、“转化”上下功夫,从而激发官兵学习成才、建功立业、献身国防的内在动力。该院在驻渝部队中率先成立了“红岩精神研究小组”,编写《红岩之路》系列教材,出版《红岩精神研究》专著,对红岩精神的时代特征、价值取向、现实意义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深刻阐述;《红岩精神育人政治教育模式与实践研究》获军队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申报的“红岩文化审判价值研究与创造”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国防军事教育重点研究课题。
学院还广泛开展“争做红岩传人,勇当打赢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官兵为战而教、为战而研、为战而练、为战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珊瑚岛礁淡水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组的同志,十年磨一剑,成功解决了珊瑚岛礁军民饮用水问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梅全亭教授26次登上雪域高原,攻克了冰川冻土营房施工的世界性难题,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学员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物理等竞赛,夺得100多个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