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县地处渭北高原,与延安市黄龙县毗邻,早年革命活动开展比较活跃。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了追求光明和民族的解放,一批热血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们的革命经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教育的生动教材。2002年以来,澄城县关工委利用当地红色资源优势,坚持不懈地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采取多种形式,组织青少年到基地进行祭扫、参观、瞻仰、考察等活动,接受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培育爱国之情,激发报国之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前史不忘育新人
澄城县党的创始人王超北,解放前长期从事情报工作,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及时准确地向党中央提供了大量关于国民党、特别是胡宗南集团重要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情报。革命烈士张仲超,在同反动军阀进行英勇斗争中不幸壮烈牺牲。在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中,澄城县委书记张鼎安、张绍安等爱国志士,响应张、杨两将军的抗日救国主张,举行武装起义,这次武装响应“西安事变”,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解放战争时期,鼓德怀司令员率西北野战军在澄城县转战驻扎9个多月,并在赵庄镇雷家庄和习仲勋副政委一起,部署并发起了澄合、荔北、永丰三个战役,彻底粉碎了胡宗南的机动防御,把胡宗南集团10万多兵力拖在西北战场,配合了其他野战军进行战略决战。
一桩桩惊天动地的事件,一个个名垂青史的人物,一次次激烈的战役战斗,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座不可磨灭的精神丰碑。为了利用红色资源,教育广大青少年牢记历史,不忘过去,倍感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澄城县关工委近年来,组织“五老”多方收集史料,编写成《古徵春晖》、《情系下一代》、《牢记历史,开创未来》等4部70多万字的爱国主义教材,印发1.4万册赠送给乡镇、单位和村关工委以及中小学校,供他们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家长学校讲课时参考。年逾七旬的县关工委政治讲学团副团长、原县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耿平生,经过多方搜集史料,整理编写了《著名的壶梯山战斗》宣讲稿,介绍了1948年8月8日,西北野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率领下,集中5个纵队的兵力,在壶梯山打响澄合战役,歼敌36师的经过。他还应冯原中学、冯原职业中学、延安市黄龙县关工委的邀请,拖着有病之身,柱着拐杖,三次登上海拔1000多米的壶梯山顶,向千余名中小学生宣讲壶梯山战斗取得的重大胜利,使同学们身临其境,受到了一次生动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建设耀青史
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激励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光辉旗帜,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澄城县关工委在实践中认识到,利用红色资源,抓好基地建设。中共澄城县委于1994年和2006年先后两次将县烈士陵园、壶梯山战斗遗址、“崖畔寨事件”遗址、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司令员在赵庄镇雷家庄居住并召开前委扩大会议旧址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兴建的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等17处,定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全县中小学、单位和驻澄部队,利用清明节、寒暑假组织青少年、职工、战士3万多人到基地进行祭扫、参观、瞻仰等活动,较好地发挥了基地的教育作用。交道镇南社村是省级关教示范先进村。该村已故在外工作干部张耀明,曾任中共陕西省委机关工委书记,他病逝前嘱咐家属,将国家给的3万元抚恤金,全部捐献给本村小学,作为教育基金,奖励学习优秀和家庭困难的学生。这种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使全村村民和在外工作干部很受感动,短短的3个多月时间,村上就收到来自各方的捐赠11万元。
澄城县工业园区、农业园区都是县级爱国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