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502寝室还没有选出舍长,因为曲科宇的级别最高,她自然多承担了些责任。而在蒋季伸的寝室里,舍长已经产生了,“寝室4个人,我和另一位同学是临时班委,另两个人一个不想干,剩下一个就成舍长了。”他说推举规则就是这样简单。随的每个人角色的转换,新的寝室、班级秩序也会改变,真正的考验将随之而来。
5. 重视自我存在的杨番:我不依赖父母,他们依赖我
“有人说90后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但我们也要挣脱怀抱,飞得更高。”
5日晚,大工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新生们正在一遍遍地排练着诗歌朗诵。带队的学生中,一位1米7左右个头的女生表现的格外成熟,这个叫杨番的90后女生的父母都是学校老师,家就在校门外,她还是选择住进了学校宿舍,她忙着参加各种活动,倒是父母想女儿的时候,常给她打电话叫回家,爸爸有时还趁散步时,到女儿宿舍楼下去转转。杨番笑着说:“我对父母没有依赖,倒是他们依赖我!”
杨番独立能力很强,刚刚过去的暑假里,她自己报了日语班,还找了一份家教,自给自足还绰绰有余,她借了一些专业书,还给自己规划好了要学习的内容。从言谈举止中,能看得出她注重自我内心的感觉,注重交流,重视自我存在。她说:“有些新生选班干部时说,当学生干部是为了给大家服务,我觉得还是实际点好,当干部能锻炼自己,能认识很多人。”
来自北京的王寻,不但自己做主选择了大连理工大学,专业也是自己选的,父母希望她留在北京,早早地就给她挑选了四所学校,而王寻选择了对父母说“不”。同样来自北京的闫帅也很“自我”,4日,胖乎乎的闫帅躺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军训操场上,一手捂着腰喘着粗气。“别偷懒,站起来!”老师走了过来,闫帅很听话站了起来,问了问后老师有些后悔了,原来他在8月初做了阑尾炎手术,伤口还没拆线,他却一声不吭地参加军训。
“做一般的动作都没事,身体摆动幅度大了,能感觉到伤口的线抻着肉疼。”闫帅说,他是瞒着家长和老师参加军训的,“家长不让我练,但是别的同学都在训练,我是男子汉,不能偷懒,我能坚持!”在操场的边上还有6名同学,辅导员谭老师说他们是动了手术或者腿受伤的学生,1200名学生中只有6名请假,这个比例是近年来最低的,而且他们要求来操场上给大家服务,“以前有学生为了逃避军训,找医生开病假,但今年没有,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6. 众说纷纭90后
1.大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春平,从事学生管理工作22年:
集体是一种观念,个体是一种意识,不能盲目地给90后贴上“新新人类”、 “没有责任感”等标签,这一代孩子由于受变革中社会的影响,普遍的早熟,但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松懈。
2. 社会学家、博士生导师柳中权教授,从事80后、90后研究:
时代赋予90后许多新特质、新内涵,他们很阳光、开朗、自信,对新知识、新生事物有着特殊的敏感,不随波逐流,独立性、自主性强,甚至有点任性。
3. 一位70后军训教官:
个别90后大一男生染头发、穿奇装异服,女生化浓妆、穿金戴银,花钱大手大脚,感觉与大学生的身份还是不太符合,受社会影响太大了。
4.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医务室孙医生:
和往年相比,这些学生的体质稍差一点,军训抽筋、虚脱的情况比往年多一些,可能是高中学业负担重,忽视了体育锻炼。
5.职业生涯规划专家董丽萍:
90后一代的自主能力、自我规划意识更强,网络赋予了他们这种机遇,信息鸿沟渐被填平,个体差异在变小。
6.大连东软信息学院2009级新生李岩冰:
我们是活跃、好动、热情、要强、有上进心的一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