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人物>>正文
一辈子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河南省邓州市500多名雷锋生前战友矢志不渝弘扬雷锋精神纪事
2009-04-05 11:46:03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中国国防报》(王建新 杨春雨 特约记者 傅开强 朱培伦)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1960年8月,河南省邓州市560名热血青年应征入伍,有幸成为雷锋同一个团队的战友,有的还和雷锋一个连甚至一个班,在与雷锋同志共同工作生活的日子里,他们耳濡目染,切身感受到了雷锋精神的伟大,同时也暗暗立誓,这辈子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

  自1963年至1985年,他们相继转业复员回到家乡后,始终把“雷锋战友”作为崇高荣誉,矢志不渝弘扬雷锋精神。在邓州市委、市政府和人武部的支持下,他们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了群众性组织——“编外雷锋团”。

  偶然的人生际遇,让一份崇高在他们心中永远定格;源自心底的承诺,让他们坚守了近半个世纪。

  无论身处何种境遇,他们始终把“雷锋精神”当作自己的人生坐标,风雨不改其色,岁月难移其志

  雷锋团第9任团长宋清梅,曾与雷锋一同出席军区首届团代会,雷锋当时在宋清梅的笔记本上写下这样的赠言:“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赠言闪烁着“雷锋精神”的光辉,激励了宋清梅一辈子。从拒绝为子女托关系找工作到拒收包工头“红包”,从冒雨救孤助寡到奔波组建“编外雷锋团”,支撑宋清梅的,正是这句话。

  丁士豪,雷锋生前战友。1997年,他所在的邓州酒厂陷入经营困境,生活迫使他做出新的选择。他不顾家人反对,承包了近10亩荒地,种红薯,养鹅鸭,种花桃,养蜜蜂。

  在他的养蜂场小屋的墙上,贴着一幅珍贵的素描画。一个战士专心给战友补衣物,画的下方用毛笔字写着“一九六零年腊月三十雷锋为丁士豪缝补棉裤”。每每回忆当年感人情景,丁士豪更加坚定了向雷锋学习的信念。他在墙上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处事向雷锋看齐力量无穷,立身为国家分忧自强不息”,横批“艰苦奋斗”。

  像丁士豪一样下岗的“编外雷锋团”成员达200多人。一家8口人全部下岗的严文雷劝退了那些撺掇他去上访的人,带领子女学技术,跑生意,日子越过越红火。他动情地说:“我是雷锋战友,啥困难都不怕!只要听党话、跟党走,咱就一定能好好生活,活得有意义。”

  在人生最困难的时期,他们顾大局、识大体,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先后有86人到乡镇企业应聘,130多人回农村从事种植、养殖和加工业。

  虽然工作岗位不同,但他们却拥有共同的信念,始终保持着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情怀

  2月12日上午9时,69岁的于彦斌老人准时出现在“邓州市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前。从单位退休后,老人天天来这里打扫卫生。每天干完活,于彦斌走进展览馆,总要在一幅照片前端详一会儿。那是他入伍时照的,一身绿军装让他有了一个响亮的称谓——雷锋战友。

  “自觉像雷锋那样做人,不给雷锋战友抹黑”,这是邓州市“编外雷锋团”的团训,也是于彦斌的人生座右铭。

  曾与雷锋一个连队的张三明转业后,在多个岗位上工作过,但有一句话却是走到哪里说到哪里,“我是雷锋战友,我先上。”抓修路,他三九天第一个跳入冰河里淘沙石;抓畜牧,他披星戴月奔波在乡村;抓园林绿化,他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连续奋战195天,累得口鼻出血。

  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说:“这560名老兵把雷锋战友这个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的伟大,用自己的党性人格捍卫了雷锋战友的荣誉,不愧是一群活着的雷锋。”

  城郊乡烟站站长高林富,始终不忘自己是雷锋的战友,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作为传播雷锋精神的窗口,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教技术、帮育苗、搞管理,多次累倒在地里。临终前,他问战友们:“我像不像雷锋?”大家都说:“你是当之无愧的‘活雷锋’!”听了这话,他欣慰地闭上了双眼。

  据有关部门统计,48年来,560名“雷锋战友”中先后有400余人被各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精神文明建设标兵”,近百人立功受奖,无一人有违法乱纪行为。

  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不管社会如何转型,他们始终把“雷锋传人”当成使命扛在肩上,用心灵去传承

  “编外雷锋团”的560名老兵把“雷锋传人”当成一种使命、一种责任,扛在肩上,一路走来,步履坚定,信心满怀。

  如今,68岁的宋清梅已是16所中小学校的政治辅导员,被第四师范学校聘为“德育基地顾问”,被邓州市委、市政府授予“青少年校外政治教师”荣誉称号。67岁的姚德奇被邓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聘为政治导师、理想信念教育团团长。

  近几年,“编外雷锋团”组成报告团,应邀前往重庆、河北等地作巡回报告近千场,足迹遍及45个县市,听众达百万人次。560名老兵不仅让“星星之火”照亮整个天空,更让雷锋精神始终闪烁着时代的光芒。

  “编外雷锋团”南阳理工学院大学生营的成立,是老兵们的一大心愿。充满了青春朝气的年轻力量,为老人心中的崇高事业注入了活力。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老战士报告团”旗帜不倒 23年转播党的创新理论
·下一篇:江姐之子定居美国 坦言未遵守母亲遗愿报效祖国
·孙悦:弘扬雷锋精神 让爱永远流动(组图)
·特稿:弘扬雷锋精神 让爱永远流动(组图)
·周文江、杜晓珂:河南农大:雷锋在行动(组图)
·特稿:河南农大:雷锋在行动(组图)
·陈诗颖、孙悦、夏雨:信阳师范外国语学院暑期实践小分队开展“流动雷锋学校”活动(组
·特稿:信阳师范外国语学院暑期实践小分队开展“流动雷锋学校”活动(组图)
·陈诗颖、夏雨:信阳师范学院组织2014年暑期流动雷锋学校志愿活动(组图)
·特稿:信阳师范学院组织2014年暑期流动雷锋学校志愿活动(组图)
·曾飞、张继平:“妈妈,雷锋叔叔又回来了!”——井冈山市人武部为美化旅游环境作贡献
·特稿:“妈妈,雷锋叔叔又回来了!”——井冈山市人武部为美化旅游环境作贡献小记(组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毛帅楠:去实践 去感受大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焦裕禄精
特稿:去实践 去感受大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焦裕禄精神
毛帅楠:大学生走进焦裕禄民心热线——河南工业大学
特稿:大学生走进焦裕禄民心热线——河南工业大学金
毛帅楠:河南工业大学“金种子”实践团参观焦裕禄纪
特稿:河南工业大学“金种子”实践团参观焦裕禄纪念
红笔杆:刘建、周秉钧到老红军李中权家中吊唁(组图
特稿:刘建、周秉钧到老红军李中权家中吊唁(组图)
崔大路: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红木交易中心正式启动
我支部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