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6日 我们一行四人自大连出发驱车前往抚顺。找到乔安山住处的时候已是19点时分。抚顺的19点已进入夜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一点儿也未融化,抚顺的气温在零下摄氏十五六度,对我们这几个来自“东北南方”的大连人来说,显得有点寒气逼人,可乔安山老人已在寒风中等待我们许久,见到我们非常热情,马上把我们引导到他的家中。
乔安山一家人住在抚顺市顺城区建工花园的一栋楼的10层。屋里的客厅很宽绰。当时他的老伴张淑芹、大儿媳王秋丽、孙女乔婷娇在家,热情地招呼我们,一看就是一个和睦之家。孙女婷娇是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得知蔡书记是高校来的,便向他咨询起高考的事,孙女显然受到爷爷的熏陶,非常懂事,学习很刻苦,是学校里的好学生……
乔安山家里充满着浓厚的雷锋精神,雷锋的塑像摆放在客厅的显要位置,雷锋与乔安山的合影及雷锋的照片比比皆是,老人家的奖状、荣誉证书摆满了书架。我们仿佛置身在雷锋纪念馆之中,雷锋精神的氛围浓重,显示出老人家与雷锋的特殊感情。
谈起雷锋,乔安山有说不完的话。一部《离开雷锋的日子》的电影,让人们了解了乔安山,从此,全国各地的邀请纷至沓来,他的足迹也便踏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东至上海,西至新疆,南至海南岛,北至黑龙江,几乎讲遍了全国。具体做了多少场报告,安山老人已记不清了,只记得2008年,大概在各地做了近80场的报告。他把最近邀请他的信件和机票拿给我们看,好家伙!已经好多家与他预定好了,连往返机票都订好了,他是宣传雷锋精神的大忙人!老伴张淑芹插话说:安山一直在为宣传雷锋精神而忙碌着,但他毕竟已近七十岁的人了,为了照顾他的身体,我就得跟随他走南闯北,几乎成了他的秘书了。因为乔安山没上过学,识字不多,老伴张淑芹就为他写写画画,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充当着秘书的活计,老两口配合得很默契。我们采访中的很多资料都是从她那里找到的,她已经成为乔安山的代言人了,也是雷锋精神的传播者了。
谈话中,她的儿媳王秋丽还为她的婆婆张淑芹敲背拔罐,张淑芹自豪地说,她与儿媳本是一个单位,她看她老实贤惠,就把她介绍给自己的大儿子做了媳妇,婆媳俩一直相处很好,用张淑芹的话来说,这儿媳就像我的女儿一样。这一情景让我们感受到雷锋精神对他们这个家庭的和谐美满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我们东北,像乔安山家这样三代同堂的情况已经很少见了, 更何况相处得这么和谐的三代之家,就更少见了。
尽管乔安山很忙,他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老同志还是为能够宣传雷锋精神而感到自慰和自豪。他跟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离开雷锋的日子》的电影上映之后,一位家住新疆的14岁的中学生独自一人乘飞机专程来到他家,在他家里住了一周,向他讨教雷锋精神,而后这远隔千山万水的两家人还成了好朋友,像亲戚一样地保持着来往。这个中学生的举动,深深感动了乔安山和他的家人,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演讲邀请,只要有时间安排,他都尽量不辞辛苦地前往,他还应邀去过香港,向港人宣讲雷锋精神。
在我们采访的七位雷锋生前战友中,乔安山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抚顺市委市政府给他提供了很多的方便条件,对他的生活给予了极大的关照,他可以随时去见市委书记,但他对自己要求却非常严格。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他的两个儿子和儿媳都已下岗,按他的身份和影响,在抚顺地区给儿子儿媳重新安排个工作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我们问他,为什么没有给儿子儿媳再找工作呢,他的回答让我们十分敬佩,他说,我的儿子儿媳,文化水平都不太高,让领导为其找工作是给人家添麻烦,是给政府出难题,现在他们尽管辛苦一点,但都能够自食其力,我们“雷家人”就要像雷锋那样,有能力我们就奉献,没能力也不要给社会添麻烦。这就是雷锋的战友,这就是活着的雷锋。他处处想的都是人家的方便与否,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困难当回事儿。
乔安山提到的“雷家人”,是指雷锋团的战友们自发组织起来的学雷锋团体,当他们遇到应该帮助的人和事的时候,“雷家人”就会组织起来,有钱的出钱,有物的捐物,像雷锋当年那样不间断地做着好人好事。“雷家人”这个团体做的好人好事无以计数,老人家只向我们提到了他们捐资建设“雷锋希望小学”的事儿,我们在他家的时候还看到了云南寻甸县“雷锋希望小学”给他寄来的感谢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