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人物>>正文
“独眼将军”张绪一生写传奇
2009-03-31 11:45:48
来源:中国新闻社
作者:徐汇东 曾宝瑜 陶社兰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原武汉军区空军副参谋长张绪,战争年代,3次身负重伤、失去右眼,为新中国的成立出生入死。和平时期,他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特别是离休20多年来,发起成立“老战士报告团”,到全国各地做报告数千场。他去世前留下遗嘱,捐出遗体供医学研究,走完传奇的一生。

  1921年7月,张绪出生在山西平遥的一个农民家庭。1937年2月,未满16岁的他毅然放弃学业,追随红军参加了革命,成了一个打起仗来不怕死的“红小鬼”。

  硝烟弥漫的烽火岁月,张绪经历大大小小的战役战斗100多次。1938年2月,他在与日军作战时,右眼被流弹击中,手术中摘掉一个眼球。1948年10月,张绪参加延安保卫战中,一颗子弹击穿他的脖颈。1953年4月,张绪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被美军的一颗手雷炸伤了腰,昏迷了5天6夜才苏醒过来。

  战争结束后,无论是当师长主持部队备战备荒,还是“支左”武汉市当革委会副主任;无论是在职时位高权重,还是退居二线成离休干部,张绪始终严格自律,无私奉献。

  1968年6月,一小撮造反派冲进著名的佛教名刹――武汉归元寺,寺内珍贵文物面临被毁于一旦的灾难。张绪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派一百多名官兵进驻把守。不少人好心规劝他别多管“闲事”,免得引火烧身。一时间,张绪也成了造反派重点打倒的湖北“四大人物”之一。但他不躲避、不退缩,终使归元寺免遭大劫。

  上世纪八十年代,组织上安排张绪从原武汉军区空军副参谋长岗位离休。同一干休所的老八路马国昌向所领导建议成立“报告团”,正在筹备人员。张绪听说后,主动找到马国昌。

  就这样,在张绪和马国昌的积极筹备下,由10名离退休的老红军、老八路组成的“老战士报告团”当年10月正式成立,张绪被大家一致推荐为团长。

  从此,张绪把全部热情投入到报告团的工作。他以战争幸存者和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奔波在基层部队、党政机关、厂矿企业、大中小学,宣讲改革开放成就,足迹遍布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

  是因为真切,也是因为无私,“老战士报告团”的名声越来越大,来请做报告的单位也越来越多。

  有一次,在武汉大学的礼堂里,千余名大学生入座完毕,准备聆听张绪做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他走上讲台,行了一个军礼。就在这一刹那,他的假眼珠掉在桌子上,随之滚落下地。掌声戛然而止,学生们惊住了。

  张绪从容地捡起眼珠子,吹掉上面的灰尘后,又塞进眼眶里,然后镇静地说:“同学们,不要怕,我这颗眼珠子是装的假眼。我的右眼是和日本鬼子打仗时,被子弹打瞎的。现在有人怀疑要不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头子最有发言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他的即兴演讲,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喝彩。

  22年间,张绪和报告团成员为军地作报告2700多场,直接听众达200多万人次。报告团先后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和“全国老有所为先进集体”称号,他自己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全军“先进离休干部”,得到中央、军委领导的高度赞扬,先后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接见。

  张绪有4个儿子,都在部队当过兵。老大当了7年工程兵,老二当了5年坦克兵,老三在南方边境作战当了3年汽车兵,唯有老四当了空军机务兵,靠自己的努力提了干,最后做到正团职干部转业。

  其实张绪的战友很多,分布在全军各大单位,都是相当一级的干部。孩子们当了兵,提干、上学的事向只要他愿意开口,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他就是从来不开这个口。

  张绪常说,权力是人民给的,也只有把它用在人民的身上,才不愧为人民的公仆。

  虽然是一名军队高级干部,但张绪一生简朴,生活过得很简单。走进张绪的家,记者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客厅只有10来平方,3张混合皮沙发是八十年代初搬进来时单位统一配的,地板还是水泥地板,有些水泥面已经磨破了,露出了沙石;睡房里,床铺是木板拼装床,仅有的一个衣柜是简易衣柜,墙角的4个旅行箱已经破旧不堪,最底下的那个四周的皮已经翘开。

  “比起战争中死去的先烈们,我的日子已经过得很好了,生活再不可铺张浪费。”张绪说。

  虽然自己节衣缩食,但张绪对需要帮助的人却是慷慨大方。老干部们说,干休所每次组织捐款,他从不落在别人后头。98抗洪那次组织捐款,开始张绪捐了1000元,后来听说有人捐了2500元,硬是找儿子借了1500元捐上。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殊遗产——追记老红军、广空“老战士报告团”原团长张绪
·下一篇:江姐之子定居美国 坦言未遵守母亲遗愿报效祖国
·特稿:将军胸怀 书写天下——鉴赏赵勇田珍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书法作品(组图)
·李中权将军之子李洋到中央苏区县福建清流考察(组图)
·清流苏区创建者——罗炳辉将军在清流的革命活动
·刘善柱:李中权将军之子李洋到中央苏区县福建清流考察(组图)
·特稿:李中权将军之子李洋到中央苏区县福建清流考察(组图)
·钟池将军之子钟小朝在我馆捐赠文物(组图)
·将军后代、青春建设集团与大钊天涯共庆“八一”(组图)
·特稿:将军后代、青春建设集团与大钊天涯共庆“八一”(组图)
·将军故里寻访红军源头——红安将军网采访团寻访三支红军主力部队诞生地(组图)
·周少怀、袁锋:将军故里寻访红军源头——红安将军网采访团寻访三支红军主力部队诞生地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毛帅楠:去实践 去感受大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焦裕禄精
特稿:去实践 去感受大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焦裕禄精神
毛帅楠:大学生走进焦裕禄民心热线——河南工业大学
特稿:大学生走进焦裕禄民心热线——河南工业大学金
毛帅楠:河南工业大学“金种子”实践团参观焦裕禄纪
特稿:河南工业大学“金种子”实践团参观焦裕禄纪念
红笔杆:刘建、周秉钧到老红军李中权家中吊唁(组图
特稿:刘建、周秉钧到老红军李中权家中吊唁(组图)
崔大路: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红木交易中心正式启动
我支部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