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3岁的闫清海老汉,是西柏坡村改革开放后第一个经营个体观光游览船、第一个开饭店的。
位于河北省平山县西部的革命圣地西柏坡享有“新中国的摇篮”之美誉。1958年,由于岗南水库的修建,西柏坡人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稻麦两熟的“米粮川”搬迁到了贫瘠的高岗旱岭上,成为水库移民,人均耕地由原来的5亩锐减为0.3亩,长期靠国家救济生活。
“改革开放后,眼见着来西柏坡参观的人多起来,我就琢磨着要是有艘船能让来这儿参观的人们看看太行山和水库周边的风景,肯定受欢迎,这买卖没准能赚钱。咱西柏坡的党员不能再抱着‘越穷越革命’的老观念、眼巴巴地等靠国家救济了,我得带头从这水库里找发家的门路。”曾经先后在石家庄打过工、在平山县城卖过布的闫清海最先动起了在家门口搞经营的脑筋。
于是,他在1983年用5000元买来了一个玻璃钢船体,自己动手刷漆,装上柴油发动机,组合成了当地第一艘观光游览船,他本人也成为西柏坡第一个开游船的个体户。尽管弱不禁风的小船最多才能拉9个人,一船的客人也赚不到20元,但是生意红火,闫清海当年就收回了成本,不久就成了让村里人羡慕的第一批“万元户”。
1996年,闫清海花16000元钱从白洋淀买回了一艘铁皮船,一年就有2万多元的收入。日渐兴盛的红色旅游让当地人看到了可喜商机,一批有胆识的西柏坡人也顺势加入了驾船的行列,游船观光俨然呈现出产业规模。1997年是水库中游船数量增长最迅速的一个年头,由3艘猛增到15艘,不少是能承载30人以上的大船。
岗南水库于1998年被定为石家庄市的饮用水源地,为保护生态环境,在河北省海事局的帮助下,闫清海在2000年7月花12万多元从天津大港购置了自己的第三条船——一艘能搭载30人、混合动力的进口环保船。
“我当时就是认准了咱这红色旅游肯定能越来越火,才有胆子舍得投本钱。这船既能烧油,又能烧气,没噪音、跑得稳,在船上打手机,信号特别清楚,在水库里是独一家!”说起这条游船,闫清海掩不住心里的自豪。
两年前,西柏坡的驾船人合计成立了景区游船管理处,由过去各家各户分散经营改为股份制性质合伙,统一对23条船进行管理。这既避免了原先存在的互相争抢客源的恶性竞争,也能严格限制载客量,杜绝了不安全隐患,还有专人负责招揽游客,文明经商、环保经营在西柏坡的岗南水库上逐渐形成风气。
除了驾船,闫清海1985年在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大院斜对面搭起了西柏坡第一个“小饭摊”,为参观的游客提供饮食。“那会儿,卖的是最简单不过的油条、炒饼、鸡蛋汤、窝头,还有咱水库的鱼虾,来吃饭的只能坐在石头墩上。”
当初的小窝棚先后经历了多次改造,现在成了营业面积40平方米的正规农家饭店。
如今,闫清海在水库上驾着船,每天乐呵呵地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讲述西柏坡的今与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