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长征路上,有他深深的足迹。
一天上午,在张复海老检察长整洁温馨的家里,我们看到他1937年(红军时期)的一张照片。一身戒装他,潇洒中透着坚毅,那双明亮而敏锐的眼睛,透出他内在的秀气和聪慧,八角帽上的五角星,分外眩目。
张老温和地告诉我们:“这张照片是在甘肃省庆阳镇照相馆照的。当时我是陕北红军三十军政治部青年干事。这张照片夹在一个小本子里,所以保存了下来。”
正是这张小照,伴着他度过了硝烟弥漫的艰苦岁月。星移斗转,照片上浸透了老人的汗渍,浸透了老人对革命队伍深深的爱。
历历往事不断涌现在他眼前。
谈到长征,张老心情激动,他说:“红军长征是从我的家乡江西于都县迈出沉重的第一步。我1930年参加革命,是村苏维埃儿童团团长,当年我有13岁。我1932年参加工农红军,1933年从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34年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我在红一军团一师政治部宣传队当宣传员。我们分组下团,三人一组,我当组长的那个组随杨得志任团长的红一团前进。红一团就是强渡大渡河的英雄团,那一天,我终生难忘……”
张老把我们带到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
1935年5月下旬,红军巧渡金沙江后,来到大渡河畔安顺场。在国民党部队的围追堵截中,中央军委将关系红军数万人生存死亡的重任委以一团,命令一团先头开拔,打开大渡河通道,闯出一条生路。
红一团担任渡河先遣队任务后,连日以最强的速度赶路,跑到河边上的那一晚上,他们赶了120里进行夜袭敌人。他们以最迅速的动作击溃了河南岸的敌人,占领了渡口,夺获了船只,取得了渡河的主要条件。
天险的大渡河水深流急,对岸又有敌人一营以上的兵力扼守。红一团17个同志争先恐后自动报名渡河。5月的一个清晨,在我军猛烈的火力掩护下,17位视死如归的先锋队员在模范的二连连长领导之下坚决首先抢渡。他们沉着地迎着雪花一般的险恶狂浪,在敌人不断射击下,战斗过河,刚上岸就是一个冲锋战,把一营敌人完全打垮,占领了主要阵地,取得了渡河第一个伟大胜利。
大渡河天险变成了通途,主力红军顺利渡过。红军终于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这是一场惊天动地的战斗!
红军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打开了长征的通道!
到达四川会理县城附近时,张复海同志不幸被敌人的弹片炸伤头部,但他坚持参加抢渡大渡河的战斗。他们宣传组坚持与先遣队一道走在部队的前头。他们出色完成了两个任务:一是成功地动员了当地船夫帮助红军撑船,抢渡大渡河;二是做好战斗中的宣传鼓动工作。
1935年5月25日———大渡河抢渡成功,红军将士用革命豪情将这一天变为历史上永远铭刻的日期。
张老接着告诉我们,在爬雪山时,他患了急性胃肠炎,差点就走不动了,是一个江西老表用土药救了他。他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军民鱼水情”。他柱着一根拐杖,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不敢坐下歇一口气,终于和部队一道翻过了雪山。过黄河时,他十分虚弱,师首长让他扑在马背上。在首长的关怀和战友的扶助下,他趟过了黄河源头,接着又经受了九死一生的考验,坚韧地走过了草地。
年届九十的张老兴奋地说:“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是第一次听毛主席讲话。那是1935年11月初,我们红一军团到达陕北甘泉地区的下寺湾一带同红十五军团会师。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到达下寺湾,当天黄昏时,还没有进房子,毛主席就对我们红一方面军直属单位的指战员讲话。首先,毛主席问大家:‘同志们,脚痛不痛?’大家齐声回答:‘不痛!’毛主席说:‘不痛是假的!’大家都笑了起来。毛主席接着说:‘痛是痛。因为大家能吃苦忍痛,所以走过来了。万里长征以敌人失败、我们胜利而宣告结束了。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我当时任红一军团无线电台党支部书记。我十分激动,很受鼓舞,所有指战员都很受鼓舞。我们决心做好工作。我们十分钦佩毛主席,他白天走路,晚上工作。我们在主席身边工作感到很幸福,力量增加了很多倍。长征胜利后的几十年来,我一直牢记毛主席的话,努力做好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