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人物>>正文
纪念长征,寻访红军时期老战士
2017-06-09 11:35:51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 崔艳波曲晓溪马彦超马莉亚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前长征点燃的革命火炬,一直燃烧在人们的心中。正是怀着对红军史诗般长征的崇高敬意,为进一步宣传和弘扬长征精神,我们开始了寻找我省红军时期老战士,寻访他们革命历史足迹的行动。

    从7月下旬起,根据省委老干部局提供的资料,我们多方联系,采访了红军时期参加革命、在我省离休的5位老战士,他们分别来自四川、陕西、山西、黑龙江、山东,年龄最大的103岁、最小的91岁。通过采访,我们搜集了一些珍贵的红色记忆。这些红色记忆,折射的是那段悲壮的历史,是无法摧折的坚定信仰,也是传承给后来人的精神食粮。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追忆那段历史,聆听他们的述说。

    年龄最长的老红军——薛世元薛世元是我省健在的老红军中最年长的一位。老人103岁高龄,行走几乎完全依赖辅助器,但他目光依旧深邃,一双大手温暖有力。当我们与薛老一起回顾他的战斗生涯,问起在枪林弹雨中,是什么信念支撑他时,老人朴素而坚定地回答:“我就是一个战士,党让咋干就咋干!”

    薛世元,1913年出生于陕西省吴堡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5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参加了红军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的东征和向甘肃、宁夏发展的西征。

    那时,薛老并不知道东征、西征的战略意义,只是秉持着最单纯的想法:跟着红军闹革命!然而一年多的征战和磨砺,使他慢慢地知道了为什么当兵,为什么打仗。在东征、西征的残酷战斗中,他敢于吃苦,不怕牺牲,193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东征途中,部队长途跋涉,连续作战,给养不济,环境异常艰苦。即便如此,他也十分珍惜,因为几乎每天都有战友离开,昨天还睡在身边的人今天可能就牺牲了。行军中,草鞋成了稀罕物。一次,天空下起鹅毛大雪,薛老的鞋底磨碎了,只能穿着袜子走,袜子磨漏了,就光着脚在雪地上走。很快脚也磨破了,就咬着牙一步一个血印地跟着队伍前进。实在太疼了,一屁股坐在地上,直掉眼泪。这时一位背着白包的干部走过来,打开包把为自己备用的草鞋递给他说:“起来,快走,不能向困难低头!”薛老已经想不起那个背白包干部的名字,但这句话却一直记在心里。

    让薛老印象深刻的还有一句话:“打仗就得像老虎,你是老虎,敌人就是猫!”薛老以此为行军打仗的座右铭。只要一声令下,他就如猛虎下山,勇往直前,舍生忘死。

    一次,薛老作为排长指挥战斗,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他的背部。薛老全神贯注在战场上,竟没意识到已经负伤。战士们让他下去疗伤,薛老坚定地回答:“不行,我不下去,重伤不哭叫,轻伤不下火线,我这是轻伤,坚决不下去。”

    这已不是薛老第一次在战场上流血,身经百战的他,身体多处负伤。他的右腿被弹片击中,先后做了四次手术,还是拿不出来。他的头部被子弹击中过,所幸没有危及生命,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战争给薛老的身体留下了太多的伤痕,1948年,他不得不转业到松江省行政干校,1951年在黑龙江省玉泉石灰厂负责安全生产,1958年因病休养,1991年离休。

    回忆起那段戎马倥偬的岁月,我们听得热血沸腾,而薛老却波澜不惊,仿佛那些苦与痛,那些鲜血与汗水只不过是他人生经历的小小插曲。当我们表达崇敬之情时,他平静地说,“我就是一个战士,党指挥我们战斗,我们就不能向敌人屈服。”谈话中,他不只一次地强调,“我是海里的一滴水”,是“小米里的小米粒”,他总是将“听党的话”挂在嘴边,丝毫不提他为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所做的贡献。听党指挥跟党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已经深深镌刻在薛老的骨子里,成为坚不可摧的崇高信仰。

    长征亲历者——张天武

    张天武是我省唯一健在的长征亲历者。当见到精神饱满、笑容可掬、和蔼亲切的张老时,我们无法将他与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与爬雪山、过草地的长征联系在一起。张老操着略带四川味的口音,讲述95年人生经历中最难忘的片断,其间,几度冥思无语、几度默然落泪。

     张老开门见山地问,为什么四川人当兵的最多?我们摇摇头。他说,因为四川百姓生活最苦:战争频发,灾荒频繁,军阀统辖区赋税严重,能不苦?就因为穷苦,自己的姓氏都没保住。他原本姓苏,1921年生于四川荥经县,幼年丧父,随母沿街乞讨,后被送张姓人家做童工改姓张。13岁时,家乡来了红军。知道红军是好人,是为穷苦人闹革命的,张老就毫不犹豫给“陈红军”(陈姓红军)带路,帮助找粮食,将伤病员由荥经护送到天全。张老跟着“陈红军”赶上了大部队。“陈红军”告诉张老:你也是红军了!张老参加红军后,就开始随部队进行长征。

    1935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九军团改称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张老成为红三十二军卫生部的卫生员。张老随部队从天全出发,一路北上,继续长征。行军前,全军集合,军长讲任务和注意事项,然后三三两两、你扶我搀地走,天天如此。翻雪山将士经千难,过草地红军历万苦。张老就是靠着“要走出去,要活下去,不能向困难低头”的坚定信念,走完长征路的。

    张老印象最深的是过夹金山——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有首歌谣说“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过夹金山时,张老既要背30斤炒面,又要带好3个伤病员,不仅需要体力,更要有坚强的意志。走不动了,张老就用绳子把伤病员捆在背上,趴在雪地上往上爬,身体常磨破划伤,几次险些掉下山。夜间寒气逼人,冻得身体发抖,高山反应加上饥饿困扰,根本无法安眠。但这些险阻没有挡住前进的脚步,张老翻过了“鸟儿飞不过”的大雪山。

    过草地考验着每个战士。茫茫草地,无路可走,草甸下遍布沼泽,人畜行走草地上,须脚踏草墩,沿草甸前进。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泥潭。因此,走着走着,就见前面有的人、骡马陷下去被淹没,如有人出手相救,则会一同深陷。草地天气多变,时而乌云滚滚,冷雨霏霏,抑或突然晴朗起来,顷刻间又大雨滂沱。战士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就是这样的环境下,张老和他的战友不畏牺牲、坚韧不拔,最终走出大草地。

    张老说,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人走着走着就倒下,再也站不起来;看着像是坐着休息的,用手一碰人就倒了。”因此,缓慢行军中,张老再累也不敢休息,生怕一坐下再也站不起来。

    1936年7月5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合编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和第四方面军在陕北胜利会师,完成了长征。

    1937年8月,张老当上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二○师教导团通信员。张老回忆起他的领导和战友时,脸上浮现出发自内心的愉悦,他说:“我在教导团当通信员时,经常去师部送信,找贺龙师长批条子,解决教导团的供给问题。一次贺龙师长见我步行送信很累,就说‘把我的马给你骑吧’,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眼泪都要掉下来了。”“李贞是一二○师政训处副主任甘泗淇的爱人。因工作分居两地。每次李贞回甘泗淇的住处,基本上是我接送她。她人可好了!像亲姐姐一样问寒问暖,真诚地关心着我。见到她心里总是热呼呼的。”

    此后,张老历任热河省军分区司令部警卫班长、南下工作团二分团武汉广州军管会副股长等职。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转业到地方,1960年到黑龙江省商业工程公司负责保卫安全工作,1981年从省商业局离休,现居哈尔滨。

    如今,张老身体算是硬朗。临别前,嘱咐我们,不要忘记长征和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生活!

    执着坚守的抗联女战士——李敏

    东北抗联十四年抗战与红军长征、南方三年游击战被称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三大艰苦。是人们克服极端艰苦的环境而完成的一桩桩壮举,是无数人抛头颅洒热血谱写的一首首史诗,是镌刻着中华民族铮铮铁骨的一座座丰碑。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采访了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她1924年11月生于汤原县,祖籍朝鲜黄海北道凤山郡,1936年参加东北抗联,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曾任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她家的墙壁上,满满地悬挂着东北抗联指战员的照片、画像,东北抗联歌曲,中央领导人关于东北抗联论述的文字等,仿佛那一时代的峥嵘岁月依然历历在目。她还收藏了许多抗联遗物,珍藏于在房舍中建立的小小纪念馆里,这些都成为她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虽然已92岁高龄,却坚持要全程站着接受我们的采访。作为一名东北抗联女兵,她告诉我们说,东北抗联能够坚持抗战十四年,一个是党的领导,一个是坚定的信念。

    “当时唱完这首歌,就觉得自己长大了,自己的责任很重,要上前线,为人类的解放去奋斗。”李老从为我们唱的《红领巾歌》中打开了那段非凡经历的记忆闸门。她说,小时候培养的革命思想非常重要。她年幼丧母,在苦难中度过童年。父亲参加了当地的农民武装——赤卫队,她和哥哥在年幼时就参加了反日宣传活动,后来兄妹都参加了东北抗联。参加东北抗联后,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行军打仗的战斗洗礼,让她明白了共产党是民族危亡的大救星。日军对中国同胞凶残杀害,战友的不断牺牲,让她更加坚定了抗日到底的决心。

    “再困难,也要跟着共产党走的决心很重要。”李老告诉我们,东北抗联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政委、指导员总是不断激励着战士去战胜它,每当部队陷入险境的时候,都有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一次,部队一连三天被敌人三面包围在石砬子上,突围后,战友们的情绪有些低落。这时,共产党员、团长白福厚挺身而出,动员大家要不怕困难,抗战到底!白团长的言行,让她心中的石头一下落了地,更加坚定了她跟共产党走的决心。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战友的牺牲会让自己感到悲痛,然而面临死亡,却感到无所畏惧。李老说,一次,部队夜间乘船渡黑龙江向苏联寻求援助。没走多远,就遭到日本关东军的追击,船帆打烂了,船舱也开始进水,船马上就要沉了。这时,指导员告诉大家戴上帽子、袖标,举起红旗,站在一起高声唱《国际歌》准备就义。说着,她不由自主地唱起了《国际歌》,这首歌我们听过多次,然而这次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悲壮与豪迈。后来所幸苏联船只赶到,将抗联部队安全转移。

    抗联指战员时刻面临着战死、饿死、冻死的威胁,然而,许多抗联老战士说,那时牺牲容易,坚持下来难。作为一名抗联女战士,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在东北抗日战场上坚持多年的抗战,就是一桩了不起的成就。

    追寻革命理想的热血青年——霍方侠

    寻访霍方侠的过程一波三折,他的喉部刚刚做过手术,无法直接接受采访,但是透过曾经的采访资料,我们深深被老人勇于追求真理,矢志不移投身革命的信念所感动。

    霍方侠,1920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邹平县。虽出身农民家庭,但从小受过良好教育,6岁读私塾,1935年考入邹平县立乡村师范。“我们的校长是张宗麟,他是共产党员,但当时我们并不知道他的身份。”霍老说,“那时全国抗战还没爆发,但校长经常给我们讲日本人在山东的罪恶活动,讲中国人要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思想。”在张宗麟校长影响下,霍老积极地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

    1936年9月,满腔热血的霍老有感于党的抗日主张,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筹建的抗日救国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

    随着日本侵略步伐的加快,邹平县城内抗日形势日趋恶化。到1937年的秋季学期,学校被迫停课,日本侵略者的战火已在黄河岸边燃起。霍老和几位进步同学面对山河破碎,悲愤难当,他们甚至想要就地组织抗日游击队,与日本侵略者展开血战。

    “干脆,上延安吧!”霍老和同学们在义愤和绝望中想起了陕北红军,想起党的抗日主张,于是毅然离开家乡,前往延安,寻找中国共产党。他们先是骑自行车到济宁,在济宁遭遇到日本飞机的轰炸,又紧急坐火车离开。除了一心想找共产党,他们一路没有制定任何计划,时而步行,时而坐车。碰到火车就挤上去,车里人多,就爬到火车顶上,坚持向延安方向挺进。

    1937年12月,霍老一行终于到达西安。他们请求八路军办事处送他们去延安,但没有得到同意。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艰难跋涉而来的霍老始料不及。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自己的革命理想,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联系,几经辗转,参加了安吴青训班。由于表现突出,1938年2月,被分配到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至此,霍老终于在延安这个红色圣地找到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其中一员。

    革命家庭走出的通信兵——张文

    9月的一天,我们来到了张文老人的家。在几位亲人的陪伴下,张老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虽已92岁高龄,但老人依旧精神矍铄,温和可亲,只有在谈及往日革命生涯时,眼中会闪过激动亮光。

    张文,1924年10月生于山西省山阴县一个贫民之家,家中无房无地,靠租地耕种和给地主做短工为生。1937年6月,在山西国民军军官教导九团做炊事员的父亲回家探亲,将张文兄弟一起带到部队。教九团名义上属军阀阎锡山系统,但实际上是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抗日统一战线形式组成的人民抗日武装。从此,年仅13岁的张文走上革命道路。从山西新军决死队到晋绥六分区到一野三纵队,他历经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先后担任号兵、勤务员、电话员、副班长、班长、通信参谋、副连长、连长等职务。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转业到黑龙江省海林林业局,任局医院院长,1983年离休。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十八岁参军入伍一心向党——访红军战士李国瑞之女李阿峰
·下一篇:无
·琼崖老战士符莹重访木排革命根据地(组图)
·杨伟杰:琼崖老战士符莹重访木排革命根据地(组图)
·特稿:琼崖老战士符莹重访木排革命根据地(组图)
·特稿:“走进森林 歌声回荡”首都老战士合唱团参加第五届森林音乐会演出(组图)
·“走进森林 歌声回荡”首都老战士合唱团参加第五届森林音乐会演出(组图)
·赵朋洋:“走进森林 歌声回荡”首都老战士合唱团参加第五届森林音乐会演出(组图)
·特稿:“走进森林 歌声回荡”首都老战士合唱团参加第五届森林音乐会演出(组图)
·杜秀文:西北行(二)——寻访兰州抗日老战士(组图)
·特稿:西北行(二)——寻访兰州抗日老战士(组图)
·为我军国防通信事业奋斗终生的老战士李兆吉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纪念长征,寻访红军时期老战士
北上抗日宣言:长征的动员号角
喻丹丹:上海市虹口区政协主席石宝珍率团参观刘少奇
一路征程一路歌——长征歌曲中的战斗力量
特稿:上海市虹口区政协主席石宝珍率团参观刘少奇纪
信念·信仰·信心——重读红军日记
感动世界的长征精神
刘徐嘉: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党团员志愿服务队走进刘家
特稿: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党团员志愿服务队走进刘家社
周旋:川湘携手共谋旅游发展一一四川旅发委来湘考察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