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芳:抗战时期的红嫂代表人物。1925年生,现年91岁。1939年就担任村妇救会会长,后在被服厂担任民运工作,1941年担任山东军区第二野战医院看护员,1944年担任艾山乡妇救会会长,在抗战时期是支前模范。1984年在临沂市民政局退休。
沂南县是沂蒙根据地的根据地,是个核心要地,所有的男劳力都跟随部队去了,抬担架的、送公粮的、运军火的……后方剩下的是清一色妇女老人和小孩,所以妇救会担任了全部的工作,后方的整个工作都压在了我们妇女的肩上。
只要是前方需要的东西,我们后方百姓就是不吃不喝也愿意供应。后方积极搞生产多打粮食支援前线,妇女纺线织布,保证部队能穿上衣服,冬有棉夏有单,不能缺着解放军的。后方每人少穿一寸布,省出布来做军服,每人少吃一两粮,节约出来当军粮。
旁白:一天,她们接到了部队急行军架桥的紧急任务,但村里的男人们都上了前线,无人搭桥。这群坚强的女人就用柔弱的肩膀为战士们搭起了一座通往胜利的桥梁。
我们人站在河水里当桥腿,肩扛着门板当桥板就这样把桥搭起来了。部队的人问都是什么人搭桥啊,我告诉他们是识字班的大嫂大娘,都是女人。部队的人一听立马说:“那可不行,我们不能踩着妇女同志的肩膀过河,我们趟水过河!”
我听他这么说就急了:“你说的不对,这都是什么关键时刻了,毛主席不是说过了吗,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保证,不能错过了战机,请你们抓紧时间过桥!”
部队的同志一听有道理,便转身对其他同志大声说:“河上这个桥是怎么搭的?是妇女同志们站在河水里肩扛着板子搭起来的。她们用这样的行动支持我们部队,我们绝不能辜负了她们的希望,等我们到达目的地一定要狠狠地打击敌人!”
旁白:1942年,日军加大扫荡力度,随着我军伤亡人员日渐增多,医院住所也日渐紧张,在此情况下,沂蒙百姓自告奋勇地站出来主动承担看护伤员的工作。
三个医院在沂南,一个医院在沂水,伤员多医院不够用,但老百姓说了:“不要紧,只要是打日本鬼子、打胜仗消灭敌人,伤号再多咱也有办法,医院不够用咱就把每个村都变成医院,家家户户都是病房,人人都是护理员啊,这不就解决了吗。沂南北山有个叫老猫窝的庄,才十来户人家,这十来户人家硬是咬紧牙关掩护了27个伤员。
旁白:沂蒙的百姓与战士有共同的心愿:赶走侵略者,不再受欺凌!
我有个很深的体会,那就是国家穷了不得了,人民穷了不得了,尤其在这个和平建设发展时期更是这样,咱中国的部队照样要加强,文武双全了,国家强大了,让那些侵略者知道我们中国不是好欺负的。特别是现在的孩子们,要牢记今天的大好形势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一定要珍惜,一定要努力让我们祖国更加发达更加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