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年过七旬老人的人生有很多场景,曾让他备感光荣或者饱受委屈,但如今,这些岁月只有寥寥数句的轻描淡写。而与雷锋共处的那3年,却被他还原到了每一个瞬间、每一个细节。
他牢牢记得第一次在工厂宿舍见到雷锋时他笑眯眯的样子,也牢牢记得雷锋怎样劝自己一起参军,“保卫家园”。那个在媒体报道中像“神”一样的雷锋,在他心中却像个“大哥”一样亲切、好脾气,总是笑呵呵的,好像“每个人都是他的亲人”。
寂寂无闻的那段岁月里,乔安山始终把雷锋的肖像挂在床头。他说,这位战友就像一面镜子。每每生活遇到困难,他都会提醒自己想一想,“如果雷锋还活着,他会怎么做”。这些困难包括“撞死雷锋”的风言风语,也包括救人却被诬陷成肇事者的巨大委屈。
来中国青年报社参加活动的时候,乔安山穿着灰色的羊绒衫,胸前一枚红色的雷锋像章格外显眼。他说,战友的头像,就是自己的“标志”。
4月26日的网络访谈中,乔安山两次向中青报表示感谢。一次是为了那篇《乔安山的故事》,让他的人生因此天翻地覆。更重要的一次感谢,却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雷锋。
他说:“如果当年没有《中国青年报》对雷锋的报道,毛主席就不会题词向他学习。我感谢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