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居的张善久在等待机会。 1994年,张善久与同学的一次交谈中,有人“搞实业”的建议,让张善久心头一振。其实也有同学建议他步入政界,考虑到自己的年龄没有优势,张善久放弃了这一想法,觉得进入实业界和当时的大气候是吻合的。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张善久选择事业的前提。而做实业,以“产业报国”是他的梦想。关键的是干什么样的实业?张善久最终选择了青铜器工艺品制作。
张善久的这一想法并非空穴来风:上世纪90年代前后,沂水县出土了大量青铜器文物,“沂水县出产青铜器”为外人所认知。在这种背景下生产青铜器工艺品,市场推介可事半功倍。而且青铜器工艺品仿制的都是国家一、二级文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热肯定兴起,青铜器工艺品自然将成为首选。另外,当时国内生产青铜器工艺品企业凤毛麟角。
正是基于这些因素,1996年,“对书画和古玩颇有研究”的张善久做出了一个决定:辞职下海干青铜器工艺品,这在当时闭塞的沂蒙山区,引起了不小的非议与轰动。贷款十万元,又向亲友借了七八万,以张善久自己名字命名的善久青铜器工艺品厂成立了。
“青铜器工艺品属于精密铸造,要求甚高。”张善久说。为保证技术,张善久从北京、天津等地邀请了专家,即使这样,半年多内,废品率还是达到了80%以上,再加上资金链紧绷,让张善久寝食难安。但他坚信“无论干什么实业,都要扑下身子干好。”1996年下半年,张善久的青铜器工艺品生产质量逐步提高,各项管理进入正轨,产品迅速适应了市场。“虎象载美酒”被确定为青岛啤酒节高档纪念珍藏品,“世纪金鼎”被故宫博物馆收藏。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张善久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是在大城市如济南、青岛设立办事处,二是靠旅行社销售。“两条腿”走路使张善久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不仅还清了外债,还有了盈余,这对初进入商海的张善久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振奋,更重要的是,张善久在与旅行社交往中,他发现了新的商机,自己可以成立专业化旅行社,从商业运作的角度讲是减少流通环节,增大利润。但没有想到的是张善久从此走上了旅游业的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