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山,钟灵毓秀,翠满山坡;这里的水,湖光潋滟,碧波荡漾。这里是太行东麓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西柏坡。青青柏坡岭,如今万象新!
圣地精神代代传
8月13日,记者来到西柏坡纪念馆,抚摸着毛主席旧居中那盘曾经当做书桌谱写了三大战役辉煌胜利的石碾,凝视着周副主席那台曾发出条条军令决胜千里的旧电台,行走在朱总司令那只有一张旧桌、一部手摇电话机、两把木椅的“豪华”办公室里,思绪回到了炮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进驻西柏坡;1948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前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到西柏坡与中央工委汇合。西柏坡成为中共中央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推动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夺取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
西柏坡景区游人如织。在军委作战室门前,来自山东省消协的武卫民久久伫立。“越看越有味儿,越看越值得深思!在当时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党依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是与我们党艰苦奋斗的精神分不开的,与我们党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分不开的。‘两个务必’与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只要我们艰苦奋斗,以人为本,我们党就一定能领导人民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武卫民动情地说,“父亲1941年参加抗日战争,母亲1945年参加解放战争,作为经历了那个时代革命者的后代,我来到这里心情很不平静,这次时间太短了,下次一定带着孩子瞻仰两天。”
纪念馆办公室副主任康彦新介绍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西柏坡参观,在这里汲取精神的力量。河北省晋州市的几十位农民每年都来五大书记铜像前高唱革命歌曲,感谢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富裕新生活。曾参加过辽沈、平津战役的88岁老军人张增,前几天带着儿孙三代十几口人专程来这里重温历史,还向纪念馆捐赠了100本描述自己战斗经历的传记。
纪念馆馆长王荣丽告诉记者,每年有成千上万的观众到这里参观瞻仰,建馆以来共接待社会各界观众1900多万人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纪念馆正在复原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等五大机关旧址,国庆节前将形成以西柏坡纪念馆为龙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群。
艰苦奋斗谱新篇
60年前,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描绘出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孕育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老区人民继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建设秀美家园,创造幸福生活。
这是至今传颂在西柏坡的一个动人故事:1947年秋季的一天,董必武与夫人何莲芝从菜园劳动回来,路过一个石碾时,发现石碾上有一个奄奄一息的孩子。他们马上抱起孩子送往机关医院,并亲自陪床看护直至孩子病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