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的实施已经到了后期,贵州的红色旅游发展如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该如何发展?这些问题值得有关部门和旅游业界认真思考,并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真正把红色旅游做好、做大、做强。
贵州是红色旅游资源大省,“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被列入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遵义会议纪念馆被列入全国11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贵阳-镇远-黎平-通道-桂林、贵阳-遵义-仁怀-赤水-泸州、张家界-桑植-永顺-吉首-铜仁三条红色线路被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名录,这说明贵州红色旅游在全国红色旅游发展中有着较高的地位和知名度。也表明了贵州红色旅游资源与周边省区红色旅游的可接驳性。与周边省区对红色旅游进行深度的区域开发,是实施区域开发,建设我国统一、开放的旅游市场的必要方式。
然而客观地说,目前全省红色旅游存在以下一些问题:资源分散,不利于集中连片开发,难以规模化、系统化发展;史实及文化内涵挖掘不足,有价值的实物少,使展览和解说不能生动、详实地表述历史事件及其背景,观赏性不强,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可进入性低,基础设施差,等等。针对这些实际问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又好又快发展红色旅游。
摸清资源、做好规划。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对全省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地毯式”调查和发掘,统筹研究论证,分门别类作出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制定工作措施,实行分类指导,整合资源、整合市场、整合社会力量,使红色旅游在全省的旅游业发展中占据应有的位置。
努力构建以红军文化为重点,以遵义会议为核心的独具贵州特色的红色旅游体系。遵义会议、遵义战役、娄山关战役以及我军军事史上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等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红色旅游景观,以此为核心,向前、向后进行历史延伸,向东西南北进行空间辐射,贵州的红色旅游体系便可形成一个基本构架,再经过持续努力开发建设,不断充实完善,就一定可以建设起贵州的红色旅游体系。
做好“结合”这篇文章。由于红色旅游存在景点分散、内容单薄等问题,如孤立地开展红色旅游,很难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要着力把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观光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紧密结合起来,精心策划、设计旅游线路和内容。例如,黔北地区,就可以把红军四渡赤水战役与赤水的生态景观结合起来,形成复合型景观。要努力打造出诸多复合型旅游产品“以绿带红”或者“以红促绿”,实现红色旅游均衡发展。改变那种游了黄果树却不知安顺有王若飞故居,观赏了荔波“绿宝石”却不知荔波县城就有邓恩铭之家的状况。同时,注意各类红色旅游景点的结合,尽量使之连线、成片,形成统一的旅游产品。另外,也要注意与周边省区的红色旅游景区相结合,形成良好的规模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