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不少红色景区人文、经济内涵没有充分挖掘出来。景区发展大多局限于旅游资源本身的初级开发,对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商业价值挖掘不够,开发不足。景点没有同经贸、文化、民俗等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我国红色旅游产业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第五,专业红色旅游人才缺乏。当前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一,良莠不齐,有些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所编解说词不能充分反映景区的红色文化内涵。
第六,红色旅游市场波动幅度较大。在大部分红色旅游目的地,红色旅游产业整体上呈现为波浪式发展态势,其高潮主要集中在纪念日前后和黄金周期间。
多项措施推动发展后劲
目前,许多投资者已经将目光瞄准了红色旅游,并通过设计更多特色旅游产品等手段解决红色旅游发展的瓶颈。中华红旅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范双全说:“我们非常看好红色旅游产业,在2009年已经组织了几十次红色旅游资源考察团在各红色老区考察,并且成立了红色旅游产业化开发、老区土特产品流通的公司。同时,我们也在计划将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结合,推出更好的旅游线路。”
有专家建议,进一步拓展红色旅游业、做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挖掘红色旅游产业强大发展后劲还需采取多项措施:
第一,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包括北京、上海、陕西、贵州在内的全国各个省市都需强化品牌意识,打造各自在红色旅游中最具震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
第二,努力提升旅游品位。通过政府牵头,各红色旅游目的地要着力于高标准打造旅游新亮点。
第三,采取多项渠道加大红色旅游融资,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红色旅游配套设施。各红色旅游景点都要进一步改善景区的公路状况和相关配套设施,不断提高参观游览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可以通过申请银行贷款、吸取民间投资等多种形式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第四,加强红色旅游的全国协作。旅行社要加强旅游线路的设计,加强各个景区的合作,吸引更多游客。
第五,加强红色旅游人才培养工作。景区可通过和大中专院校合作等方式,对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其综合素质。
第六,不断拓展红色旅游市场发展空间。发展红色旅游是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红色旅游区所在地政府要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不断推进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