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西频道6月25日电(记者王志伟)2008年,在我国入境游下降和国内旅游增长速度减缓的情况下,红色旅游却继续快速增长。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国的红色旅游产业已经开始从接待型向市场型转变,但要持续健康发展尚存多重难题,需采取多项有效措施,确保其发展后劲。
革命老区崛起旅游新产业
记者近日在广西百色市采访发现,红色旅游正日益受到游客青睐。百色市市长谢泽宇说,80年前,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百色领导了百色起义,为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百色这个地处中国西部的穷乡僻壤和边陲小城已经成为游客热捧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据统计,从2000年3月开始,每年到百色参加红色旅游的游客已超过100万人次。
在旅游大省广西,红色旅游已成为一支迅速发展的生力军。目前,广西创建了红色旅游经典“3A级”景区1个(凭祥友谊关),“4A级”景区1个(百色起义纪念馆)。同时还开发了广西红色旅游与越南胡志明足迹之旅相结合的跨国红色旅游线路。截至2008年底,广西红色旅游共接待游客2100万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40亿元,吸纳直接就业人数近6000人。
百色红色旅游的发展只是中国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根据《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到2010年,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12大红色旅游区、30条精品线路和100多个经典景区。
红色旅游实现逆市飚红
6月12日,百色起义纪念公园在百色揭牌,“纪念百色起义、龙州起义80周年红色旅游”系列活动同时启动。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期间,国家旅游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共同推出系列红色旅游主题活动。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的代表来到百色,体验百色的红色之旅并寻求合作。
百色市正在策划“重走红军路”活动,组织旅行社、游客等沿着当年红军的行军的路程从百色沿路考察到井冈山。近年来,井冈山先后实施了红色景点陈列复原和历史场景再现工程,策划举办了“中国红色之旅万里行”“中国红歌会”“中国(井冈山)红色旅游博览会”“中国井冈山红色旅游文化节”“永远的激情——井冈山红色旅游高峰论坛”等一系列大型活动,积极和国内其他红色旅游景点建立联系。
我国现在有沪浙红色旅游区、湘赣闽红色旅游区、左右江红色旅游区、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陕甘宁红色旅游区、东北红色旅游区、鲁苏皖红色旅游区、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太行山红色旅游区、川陕渝红色旅游区、京津冀红色旅游区等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有旅游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红色旅游已开始由接待型向市场型转变。自20世纪90年代起,井冈山每年游客增长量达20%以上,仅2007年1至7月,井冈山旅游总人次达150万人次,同比增长35%,门票收入达8100万,同比增长85%。
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让红色旅游的投资者精神振奋,2008年,在我国入境游下降和国内旅游增长速度减缓的情况下,红色旅游继续快速增长:全年接待人数达2.72亿人次,同比增长18.26%;其中境外游客增幅较大,同比增长超过30%;综合收入达1239.35亿元,同比增长35.15%。红色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43.7万人,同比增长17.59%;间接就业人数达207万人,同比增长40%。
市场波动大成发展瓶颈
虽然国内红色旅游普遍迅速发展,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也存在一些发展难题亟须解决。第一,产业化程度低。部分红色旅游目的地经过多年发展,红色景点建设趋于完善,已经具备一定产业化基础,但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旅游要素的协调配套、互相促进程度较低,制约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第二,旅游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在许多红色旅游地,还没有实现由接待型向市场型、产业化运作的转变。旅游服务意识不强,旅游市场开发力度不够,资金短缺,是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服务行业参与经营红色旅游尚缺乏主动性,“农家乐”建设还非常滞后,企业以及农户的参与热情不高,旅游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以及住宿、餐饮等服务行业尚未形成依靠旅游业拉动增收的意识,与旅行社合作共赢、利润共享的机制尚未形成,旅行社组团参与开发红色旅游的积极性不高。
第三,旅游产品结构单一,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景点单一,形不成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旅游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