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李刘美瑞介绍,伍连德博士一生荣获了数十枚勋章、纪念章,其中11枚最为珍贵,如今多数已经散失。这5枚奖章、纪念章概括地反映了伍连德博士各个阶段的突出业绩。
在纪念馆里,记者还看到了一本已经泛黄的德文版书籍。讲解员告诉记者,这是80岁高龄的哈医大校友贾树华捐献的。贾树华的父亲早年从事医务工作,该书的作者是他父亲的德文老师。在东北鼠疫流行时,作者作为在东北铁路任职的德国医官,在哈尔滨拍摄了许多有关鼠疫的珍贵照片,并配以生动的记叙。贾家两代人传承了70余载,终于为这部书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纪念伍连德的意义远远超越了纪念他个人。他所承载的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科学创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将永远激励我们在辉煌的人生历程中,伍连德创造了一系列产生广泛深远影响的显赫业绩,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展厅里,人们在一幅幅照片前,一次又一次良久驻足,一次又一次陷入沉思。伍连德博士身上所承载的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科学创新和无私奉献的丰厚精神内涵,在人们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
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李为民说,伍连德博士尊重科学、调查研究、冲破世俗,以他的“勇于任事,不辞劳怨”的品德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学习他执著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学习他临危不惧、以卫护人民生命健康为己任的勇气和智慧,肩负起时代赋予医务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伍连德不应仅仅作为一段历史记住。纪念伍连德博士的意义远远超过了纪念他个人。”伍连德纪念馆负责人刘连新说,纪念馆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先人,激励后人,同时,成为弘扬伍连德精神的课堂和联系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的纽带。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朴逸提议,将伍连德纪念馆增设为“邻里牵手逛新城”活动的重要景点之一,本月将组织市民代表前来参观、学习。
黑龙江伍连德纪念馆开馆 展品记载国士功勋
来源: 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 王东 刘旭 扬晓宁
8日,坐落于哈尔滨市道外区保障街130号的黑龙江伍连德纪念馆开馆。修葺一新的红色小楼在绿树的掩映下沉静安详。它,不仅仅是一座线条优美的建筑艺术作品,更是一份可以触摸的历史见证。
伍连德纪念馆用大量照片、资料和实物,展现了伍连德博士功勋卓著的一生。据展馆筹建人员介绍,这里面的许多珍贵展品,都是从民间征集来的,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五枚勋章记录功勋
此次展馆里展出了伍连德博士一生获得的几十枚勋章和奖章中的五枚,它们是伍连德博士的女儿伍玉玲捐赠给纪念馆的。
其中包括清政府表彰伍连德扑灭鼠疫功绩的宝光嘉禾勋章一枚,据称,这枚勋章当年只有伍连德和詹天佑两人获得;充分肯定伍连德及其侄子伍长耀在第九次远东热带医学会议上所做突出贡献的金质纪念章一枚;伍连德在云南考察时,时任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敬赠的金质纪念章一枚;槟城大英义学100周年校庆时,校方祝贺伍连德防疫成功的纪念章一枚;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前身)表彰伍连德在疟疾研究方面所做突出贡献的达令奖章一枚。
鼠疫照片多为伍连德自己拍摄
伍连德纪念馆共展出了200余幅照片,记录了伍连德博士一生献身医学的片断。其中的大多数老照片,都是伍连德亲自拍摄的。在1910年那场震惊中外的鼠疫爆发时,伍连德自己用相机拍下了现场照片,成为珍贵的史料。
伍氏口罩沿用到非典时期
在防治鼠疫的过程中,伍连德博士针对肺鼠疫飞沫传染的特点,将传统口罩的布料一层一层叠加,成品超过传统口罩的几个厚度。这种口罩看似厚重却有效守住了传染源头这一关。后来,伍连德博士发明的这种口罩被称作“伍氏口罩”,一直沿用到现在。在2003年“非典”时期,人们使用的口罩就属于这种“伍氏口罩”。
博士服穿出最经典形象
在第一展厅展出的一件博士服,是伍连德博士在英国剑桥大学毕业时所穿着的博士服,也是他一生当中穿着最多的一件衣服。在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出席重大场合时,人们都会看到他穿着博士服的身影。伍连德博士曾说:自己要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人一样很聪明,有智慧,一样可以站在国际学术最前沿。
像祖父一样去帮助平民———访伍连德博士孙女李刘美瑞女士
生平第一次来到哈尔滨,伍连德博士的孙女李刘美瑞女士就被这个城市感动了:在这个自己先辈留下赫赫功绩的地方,建起了全世界唯一一个武连德纪念馆,人们在用这种方式,记住这个名字,传承他的精神。
李刘美瑞女士此次搭乘17个小时的飞机从美国旧金山飞来,专为看看这个为纪念祖父建起的展馆。祖父是伟人,这句话从小就深深地印在李刘美瑞的脑海中,也无形中影响着她的事业、她的选择。李刘美瑞多年从事儿童教育工作,工作中有很多内容其实就是在做善事。每每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她都会不计代价地去关心、去付出,这让她感觉很快乐。“祖父的一生都在奉献,作为他的后代,我们时时都在用他的精神鼓励自己。我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一直都在努力地像他一样去帮助平民,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我们的爱。”
在展馆里,看到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和祖父当年用过的东西,李刘美瑞一次次地难抑激动:“祖父的精神已经超越了家族、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时代,对他的纪念,其实就是对一种精神的纪念。”
让青年人知道伍连德精神———访原省政协副主席、著名心内科专家傅世英
“我这一生注定要与伍连德博士的精神相遇,被其感动,为其奔走。”站在刚刚落成的伍连德博士纪念馆前,已经90岁高龄的傅世英老人难以自抑,昨天,他终于完成了自己晚年最大的心愿。
13年前,傅老偶然结识了来哈的伍连德博士的女儿伍玉玲,从而了解了伍连德博士,并为其所感动。1998年,傅老和另外31位专家一起,向市政府提出建立伍连德纪念馆的建议。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傅老与中华医学杂志社学术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张本共同为这个建议努力着。在那一年多后,张本病逝了,但他那股子执著劲儿一直在影响着傅老,“朋友重托不能忘,纪念馆的建成,就是对他最好的告慰。”
如今,纪念馆全面开放,珍贵的展品向世人讲述着近百年前一个伟大的人物。傅老的心愿又多了一个:让更多的年轻人来这里参观,让青年一代知道伍连德精神,懂得这种精神的更深含义,学会怎么做人,怎么为社会服务。
伍连德中国医学史十项第一
英国剑桥大学第一位华人医学博士
召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万国鼠疫大会”,因扑灭东北鼠疫的杰出功绩,被选为大会执行主席
第一次提出鼠疫的防治方法
呼吁并收回一直由洋人把持的海港检疫主权的中国第一人,担任第一任海港检疫所所长
中华医学会创始人之一,并担任第一任书记
于1937年4月创办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协会,并出任会长
第一次用英文撰写了《中国医史》,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英文版的“中国医史”
创办《中华医学杂志》,任总编辑,杂志分中、英文两种版本,出版至今
建立了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现代医院———北京中央医院(现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倡议并建成一系列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现北京协和医院)、南京中央医院(现南京军区总医院)、滨江医学专门学校(现哈尔滨医科大学)等
伍连德简介:伍连德,1879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一个华侨家庭。他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获博士学位。1907年,受直隶总督袁世凯的聘请,他第一次回到祖国,出任北洋陆军军区学堂帮办。1910年,在东北鼠疫大爆发之时,伍连德临危受命,在四个多月的时间里控制住了这场疫情,一战成名,一生业绩显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