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迎风摆。敲锣又打鼓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这首目前仍流传在安徽金寨的民间小调,不由得让人想起中国革命历史的那段沧桑岁月。同样,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艰苦卓绝的长征,从抗日战争的烽火到解放战争的硝烟,安徽的山山水水都记录了这段不寻常的历史。而眼下,这些山山水水也正成为红色旅游的代名词,日益红火的红色旅游让荡气回肠的英雄事迹再度从尘封中开启。
“规划牌”定下红色基调
安徽地处华东,是中国红色旅游的资源大省,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在江淮热土上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皖南事变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安徽。
如何把红色旅游的资源进行规划和整合?2005年7月,安徽省发展红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了“要坚持红色旅游规划先行、科学开发和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好事关红色旅游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以及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对发展红色旅游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典型要大力宣传报道”等要求。全省各地迅速行动,全面启动红色旅游规划编制工作,抓好资源的挖掘、整理、调研工作,形成系统全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006年3月,安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评审会在合肥召开。经过近半年的调查,华师大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制定了《安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规划》中列出安徽省87处红色旅游资源,并规划建设12个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三类红色旅游项目,打造八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等内容,省内外众多旅游者将有望游遍安徽颇具特色的红色旅游景点。
“政策牌”注入新鲜血液
六安市市委副书记李乔说,目前,六安市在推进红色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坚持“集中展示、分散保护”的原则,要求全市各县区、各部门高度重视革命旧址的抢救性维修工作,实现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但受交通、资金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六安市只能对部分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更多的革命旧址遗迹亟待保护。
2006年3月下旬,六安市税务、邮政、供电等12家市政府部门机关,集中向金寨县的“立夏节起义旧址”等10处需要及时重点维修的革命旧址捐赠了54.3万元。但是由于资金匮乏,许多好的计划不得不搁浅。同样受到资金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使得安徽省许多资源点虽然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但是由于缺乏有感染力的表现载体,旅游项目设计单调,配套设施与服务不到位,使得旅游者的体验质量不高,很多地方仅仅是观看静态的展览,市场美誉度不足。
面对现实情况,安徽省决定加大旅游财政的扶持力度,增加旅游发展资金,发挥财政的引导和基础作用,推进红色旅游快速发展。安徽省旅游局前不久决定每年将命名1至2个红色旅游县(区)和2至3个红色旅游乡镇。省红色旅游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将在项目、交通、宣传、促销、资金等方面重点支持红色旅游县(区)和红色旅游乡镇发展。
“营销牌”唱响红色品牌
旅游经济在一定意义上是“眼球经济”,旅游地的外在形象和品牌影响力对推动旅游地更好更快发展至关重要。一直以来,安徽省对红色旅游产品进行了强有力的营销宣传,不断为红色旅游的发展塑造品牌,从而增强红色旅游的持久吸引力。
为增强红色旅游的声势,扩大红色旅游的影响,2005年以来,安徽省每年都会组织相关景区到江浙沪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客源省份举办大型红色旅游专题推介会。
2006年,安徽省旅游局根据红色旅游景点大多地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