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没有蔬菜大棚技术的推广,在严寒的冬季,人们的餐桌上或许仍然只有白菜、土豆。作为全国闻名的蔬菜大王,他的足迹踏遍了中国北方的十几个省市。为了让科技与农业更紧密结合,他和一家大学办起了第一个以农民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实验室。而王乐义研发的第五代大棚,也在最近建成使用。
山东寿光三元朱村是远近闻名的大棚蔬菜村,说起王乐义恐怕没有几个不知道的,尽管已经66岁的高龄,身患癌症,做过大手术,但是,他带领农民致富的梦想和实践,始终伴随着这位顽强的老人。
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书记王乐义:“当时(胡锦涛)总书记来我们寿光时候,是05年4月7日到的我们村,总书记来的时候我们不知道,一下车是总书记来了,太激动了。总书记我说总书记太辛苦了,他说不辛苦,特别是总书记看了我们蔬菜和生产情况,和蔬菜销售情况。在走之前有拉着我的手,说乐义同志,我嘱托你两件事,一件你要把技术一如既往向全国传授,让更多的农民增收,我们国家有8亿多农民,农民达不到小康,我们国家永远进入不了小康社会,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另一件你要培养人才,培养人才首先把小学办好,我们国家有了人才就兴旺发达。”
为了落实胡总书记的嘱托,王乐义研究了第五代大棚。那么第五代大棚与此前的大棚技术上有什么不同呢?
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书记王乐义:“充分用地温,前面下挖一米多,我们在冬季可以达到12、13度,这样的温度才能生长,原来都是平地起,光靠日光,现在充分用地温,日光结合起来,在冬季零下25度左右不需要加热。第五代就是在零下25度,只要它那个地区光照好,冬天安全生产,所以在中国北方版图往北延伸很大一个面积。”
王乐义说,现代农民只有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才能致富,他在村子里建起了国际培训中心,和美国、德国、以色列、意大利等农业先进国家的专家建立联系,邀请他们定期到村子里面讲课,全国各地的农民都可以到这里来听课,同时他还把中国农业大棚技术向国外推广。
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书记王乐义:“全国各地农民在这里培训,这个大厅能容纳300多人,原来没有,原来是小的能容纳50、60人,这个是刚刚建成的。来讲课的都是农民技术员,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再就是我们聘请专家来讲理论,需要国外的国外来讲。”
除了培训,为了让农业与科技有更紧密的结合,王乐义和山东青岛农业大学设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乐义实验室,记者来到青岛农业大学的时候,学校的负责同志向记者讲起了他们之间的联姻。
山东省青岛农业大学科技处处长朱连勤:“怎么建立一个更好的平台,从蔬菜育种,到栽培,和寿光更加紧密一些,有这么一种想法,就和乐义书记进行联系,可不可以用你的名义成立一个实验室,把这个实验室作为更好为寿光服务的一个平台,在这个背景下,乐义书记也非常高兴,对寿光蔬菜种子和栽培技术提升有更好作用。建立以后我们合作更加紧密,我们专家到寿光去科技服务,尤其是和新疆的合作。”
王乐义说三元朱村一共800口人,家家都有大棚,大棚的面积达到700多亩,去年人均纯收入是10300元。而更值得称道的是这里的农民技术员多,他们常年在外辅导当地农民种植大棚蔬菜。
农民技术员:“我们村在蔬菜技术方面辐射全国,哪个省都有我们村里技术员给他们指导蔬菜。我在新疆呆了8年,在胶东半岛呆了4年,在河北呆了1年,在济南郊区呆了2年,一共15年了。”
大棚让三元朱村农民富了起来。记者在村子里看到这里和城市没有太大差别。
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书记王乐义:“这个地方是新农村的一个服务区,有敬老院、农村合作医疗卫生室,西边是幼儿园,前面那个地方是生活超市,路东是生产资料超市。明年我们新村二期工程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