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在林中的生态建设目标,为巩固好退耕还林成果,保护好环境,通过兴修农田,解决农民吃粮问题,减少农民来解决“人口”问题;通过封山禁牧,舍饲养羊,解决“牲口”问题;通过发展新型能源,解决“灶口”问题。县上先后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亿多元,新修基本农田17.6万亩,建淤地坝75座,全县基本农田总面积达到29.3万亩,人均2.6亩,农田基建连续4年荣获“全省水利振兴杯”。打井建窖6556眼(口),新建沼气池10794座,推广使用节柴灶8950口。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大车目标,农电入户率达98%,电话入村率42.7%,手机覆盖率85%。
随着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们不断从传统农业中解放了出来,一部分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变为工人;一部分农民进城务工,变为市民,加快了城镇化、产业化、非农化进程。几年来,城镇人口由原来不足4万人,猛增到现在的7万多人,其中县城净增2.1万人,目前已达5.1万人。
吴起县退耕还林已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该县又结合退耕还林工作巧打生态牌,精心编织新农村建设生态网,初步形成了“显山、露水、透绿、灵秀”的生态文明最佳人居县。
吴起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长征精神助推吴起步入新历程新高度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出台后,吴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开展调研,反复研究讨论,科学制定出台了《吴起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试行)》,及时将全县工作重心和资金投入重心转移到农村。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长征精神的鼓舞和鞭策下,吴起县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找准载体,彰显特色
新型民居工程建设深得民心
吴起县把新型民居工程建设确定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在建设中严格遵循“合理规划,适度超前”和“无规划不建设”的原则,将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建设、产业开发、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等紧密地结合起来,修订编制了《吴起县农村村庄建设总体布点规划》。即:从2006年至2007年,为试点起步阶段。主要任务是制定各类规划和完善出台政策,并完成20个试点村建设任务;从2008年至2012年,为整体推进阶段,按照先公路沿线和川道村组,梯次向山地村组推进,以新型民居工程和基础设施为重点,每年保持完成15个村的建设任务;从2012年至2015年为巩固提高成效阶段。
为了有效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该县分别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总指挥的新型民居工程建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抽调了精干力量组成专职工作组,具体负责新型民居工程建设的指导、协调、督查工作。全县形成了一个党政正职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县财政列支1亿元予以资金保障。在建设中,按照“自然生态型、田园农庄型、中心村镇型和城郊公寓型”四种建设模式和“北房南窑”的建筑风格,坚持“先易后难、由近及远、择优推进、综合配套”和“就镇、就近、就路”的原则,采取“建、改、留、移”相结合的办法,根据不同的建设模式配套不同资金。对新村建设按照“1+2”的模式进行补助,即:在规划内新建的村,每户补助10000元,每人补助2000元;对旧村改造按照“5+1+5”的模式进行补助,即:在规划内的改造的旧村,每户补助5000元,每人补助1000元,每孔(间)窑(房)补助500元。同时,县上对达到施工要求的农户奖励3000—5000元,调动农户建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