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集中展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清水人民进行抗日救亡的历史活动,全面反映党领导清水人民为推翻国民党统治、争取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历史进程,切实加强红色文化思想建设,按照省委宣传部安排,清水县启动建设抗日救亡纪念馆,计划于7月1日前完成布展对外开放。
近日,《清水县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陈展大纲》顺利通过省上专家评审。根据《陈展大纲》,该纪念馆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清水县抗日救亡活动和发动群众、壮大组织、迎接解放两大部分6个单元,通过图片、实物、雕塑和翔实的史料,真实、客观地还原清水县抗日救亡运动和清水解放的革命斗争历史。
中共中央在1937年8月的洛川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把实行全国总动员和加强民族团结确定为抗战的行动纲领,并于1938年提出了回族工作的十一项主张和政策。中共西北工委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关于动员回族人民参加抗战的方针和政策,加强了对回民工作的领导。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西北工委陆续向甘肃国统区派来了吴鸿宾、张杰、金少伯、闵毓华、沈遐熙等回族共产党员,到各回民聚居区开辟工作。中共甘肃工委、中共陇南临时工委、中共陇东分区特委以及西安八路军办事处都将清水列为开辟工作的重要区域,先后派刘桂增、孙耕夫、陆治安、高健君、周震中等党员到清水开展工作,在国立十中和清水回民聚居区领导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活动。
国立十中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12月陇豫公学大部分师生迁入清水县城后,地下党员与流亡师生中的共产党员接上了头,成立国立十中学生党支部,在其领导下,国立十中相继建立了“励学社”等进步组织,创办了以“海星”命名的诗刊,发表抗日救亡诗歌,演出抗日救亡剧目,组织传阅革命书籍和进步报刊,演唱革命歌曲,深入乡村和驻军兵营宣传发动民众参加抗战,国立十中为延安和八路军各抗日根据地输送党员和进步青年达200余人。1940年5月上旬,清水国立十中首先揭开了以“反饥饿、反贪污、反压迫”为号召的斗争序幕,大量印发《告同学书》等宣传材料揭露控诉校方的黑暗腐败,宣布实行总罢课,先后派出40余名代表和组织全县各学校和各阶层1200余人的游行队伍徒步赴天水请愿,通过邮局向全国拍发电报揭露校方罪行,把抗日救亡斗争逐步引向深入。
清水回民聚居区的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12月,中共陇东分区特委派回族党员沈遐熙到清水,负责领导清水的抗日救亡运动。沈遐熙到清水后,按照上级“钻进去,扎住脚,往上爬,展开来”的指示精神,在回民中广交朋友,培养和发展了一批贫苦农民党员,相继建立了党家沟、金家渠、兰家村三个党支部,并把党的抗日救亡工作延伸到了秦安、天水乃至陕西陇县境内。经过他创造性地努力工作,一些回族上层领袖主动要求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通过他们把全县回民团结到了抗日救亡的旗帜下,这对引导回民投入抗日救亡运动,稳定清水回民聚居区的局势,粉碎日寇的政治阴谋,都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全国解放战争开始后,党在清水已建立了广泛的基础,党的力量迅速发展,中共清水县委所属的支部逐步增加到52个,其中回民支部多达40个,汉民支部11个,回汉民混合支部1个,党员529人。党的各级组织放手发动群众,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瓦解国民党的基层政权,同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直接斗争,配合解放大军顺利地解放了清水全境,并组织全县人力物力支援解放军西进南下。更重要的是党在清水回民中培养和发展了大批中共党员,为新中国建立后的民族工作输送了大批骨干,对稳定民族地区的工作,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做出了特殊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