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枪洞”欢迎您的光临!
据秀山“神枪洞”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筹备组负责人称:目前,“神枪洞”绝世景观的发现,揭开了西部武陵山区亿万年来洞穴运动神秘的面纱;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考察历史人文、感受远古时代气息、欣赏大自然奇妙景观、清爽身心远离尘世喧嚣的绝好去处。
但也只是洞穴景观的极少部分、冰山一角,目前仅探索10公里左右。还有许多稀世景观、遗迹亟待探索考证开发。
以“神枪洞”内近20多个未探索伸向远方的无名洞穴、3个瀑布深渊、有的洞内溪流不知走向何方、相传有前辈先人曾在洞内走了三天四夜、在湖南花垣县境内出洞和洞中也曾发现青铜剑、古钱币等为证。也为进一步考察、研究中国西部武陵五溪蛮夷人民生产、生活、起居等,开发乡村文化旅游,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真实可靠的实物左证数据。
亲爱的朋友们,欢迎您光临“神枪洞”!
让我们一起共同开发“神枪洞”旅游胜地,领略西部土家苗寨民族风情、感受远古五溪蛮夷苗民生活气息、探索亿万年绝世精彩洞穴奇观。用心去欣赏大自然奇妙景观,清爽身心,远离尘世喧嚣,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1.考证五溪蛮夷:《后汉书.南蛮传》:“光武中兴,武陵蛮夷特盛。建武二十三年,精夫相单程等据其险隘,大寇郡县。”《南史.夷貊传下》:“居武陵者有雄溪、樠溪、辰溪、酉溪、武溪,谓之五溪蛮。”五溪蛮亦称“武陵蛮”。 土家族的祖先土著先民史书上称为“夷”或“蛮”。商、周称“蛮蜒”,《史记》称“西南夷”,《后汉书》称“五陵蛮”、“五溪蛮”,《三国志》称“五溪蛮夷”,《南齐书》称“武陵蛮”或“荆州蛮”,唐末五代称“武溪蛮”、“溪州蛮”或“酉水蛮”,《宋史》称“南北江诸蛮”。
东汉至宋时,对分布于今湘西及黔、川、鄂三省交界地沅水上游若干少数民族的总称。因其地有五条溪流而得名。主要从事农业,以染织著称。西汉初曾有在此地设置武陵郡。东汉时不断进行起义。后逐渐南迁。与今土家、苗、瑶、侗、仡佬等民族有渊源关系。五溪蛮就是武陵蛮,因为他们生活的地方,有五条溪流所以叫五溪蛮夷,他们都生活在河边。
2. 考证秀山:土家先民很早定居“五溪”(流经武陵山境的雄溪、满溪、酉溪、舞溪、辰溪五条流水),据《旧唐书》记载:“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蛩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土家族人的居处,自古皆“散居溪谷,所居必择高居”,习惯于把房屋建筑在依山傍水地方。
秀山历来属武陵山区,古时称五溪蛮夷;因其顺水而行、顺山而居的民族习俗,因此,洞外三道石门坎、大厅内较为方正的水池、已风化的几个坑、20多个风化了的木头放置坑等,极有可能是当时五溪蛮夷苗民,在此生活、聚居的遗迹。当然,这须要有关专家、学者的进一步考察论证。
3. 左证石堤卷洞门:[秀山网2011-03-25讯]3月24日,县文物管理所到石堤卷洞门进行了挂牌。据了解,石堤卷洞门初建于元、宋之间,城门上原有门楼,因火灾三建三废,现仅存石堤卷洞门和长13米的古城墙,1987年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而新发现的“神枪洞”洞外三道石门坎,其石材、结构、造型、风化程度等,与相邻至今保存完好的秀山石堤卷洞门极为相像。加之有五溪蛮夷“九溪十八洞起义遗址”相左证,所以:“神枪洞”洞外三道石门坎,很有可能建于宋、元朝之间(公元960~1279年);“神枪洞”也聚居过秀山五溪蛮夷先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