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岁月的洗礼,“红岩”下海了。
2004年4月16日,重庆文化及旅游界孕生了一件盛事———重庆红岩联线研究发展中心成立。
“在这个中心的框架下,歌乐山和红岩革命纪念馆,还包括全市大大小小的革命教育基地、文化景点,都将通过‘红岩’这个品牌统一包装上市”,市文化局副局长、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及红岩革命纪念馆馆长厉华说。
革命文化也要“下海”?
这是市场的需要,更是革命传统教育的需要。厉华肯定地对记者解释。
“红岩”下海,有着怎样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红岩”是笔财富
重庆的经济建设方方面面都需要资金投入,文化事业要想全部依赖政府投入,肯定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引入市场机制谋求自我发展。所以厉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进程,重庆被中央列入试点城市,而两个纪念馆又被列为试点单位,红岩文化“下海”,正当其时。
当然,经费紧缺是红岩文化“下海”的一方面原因。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离开红头文件和财政供养,革命文化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则是红岩文化面临的最现实问题。
很多人曾经表示忧虑,认为散文、诗歌等传统的文学作品都已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主题更为严肃的革命文化还有存在的市场空间吗?
其实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有事实为证。记者在各景点看到,以红岩为主题的各类书籍、音像制品、旅游纪念品等等起码有四五十个品种,很受参观者欢迎。
其实在10多年前,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就已开始探索市场机制,不仅创造了在全国同类纪念馆中游客人数居首的佳绩,还陆续产出了以红岩文化为主题的展览、巡展、形象展演、报告会,使红岩文化成为全国最大的革命文化品牌。特别是红岩形象展演风靡全国后,近几年一直有不少合法或非法的演出组织,悄悄打着红岩的旗号在各地冒名演出。
在歌乐山渣滓洞,一位来自上海的张先生在与记者交谈时,就对重庆经营革命文化所进行的积极探索予以充分肯定。他说,在战争年代很多地方都有大量革命志士流血牺牲,比如上海在解放前夕就有一两千人遭到屠杀。然而,那些烈士却很少有人知晓,他们坐过的牢房也不如白公馆、渣滓洞出名,原因就在于他们的事迹和相关革命历史没有形成文化,更没对其进行深度开发和有效经营。
厉华因此显得很自信:红岩文化演出被人冒名用作赚钱的方式,其产品得到市场认可,以及在全国享有的知名度和声誉,足以证明他确实是有市场需求的,我们为什么不能积极主动地与市场更充分接轨呢?
“关键在于,我们应以怎样的形式向市场推介红岩这个品牌”,厉华说,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开馆,你来看”的模式下,革命文化资源利用率低、市场化程度低,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改革,而方式,就是主动出击市场。
“红岩”这个品牌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吗?隶属红岩革命纪念馆的红岩旅行社就是红岩文化的一个受益者。红岩旅行社创建10年,已在竞争相当激烈的旅游界拥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对此,经理吴莹有着很深的感受。她认为,这是“红岩”效应给企业带来的无形财富。吴莹还介绍说,红岩一日游在重庆所有一日游项目中,市场份额是最大的,而且自费携家带口的家庭旅游居多。“这就是红岩文化的市场魅力”,吴莹认为。
现实很窘迫
4月20日,就在记者前往红岩革命纪念馆采访的前一天,该馆资料部两位工作人员去了天津。此行是去征集一套1940年至1947年弥足珍贵的《新华日报》。
天津的收藏者催得很急,说有一新加坡华侨也想收藏此物。重庆没有直达天津的班机,须从北京转乘。经一番计算后,两名工作人员乘上了火车。原因很简单,乘火车要省下几千元差旅费。
副馆长郭晓林一脸苦笑:没办法,馆里经费紧张啊,我们用一分钱得算了又算。她还告诉记者,那个华侨的报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