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之交,在祖国各行各业一片展望美好未来的情景下,我们2982班全体师生却踏上了一块革命圣地--西柏坡。在这里,我们进行的思想政治学习是我们进一步的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精神与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 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指挥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全国农民土地会议在这里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也在此召开。可以说,我们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一直走到今天我们这一片欣欣向荣的时代。她是新中国的摇篮之一,她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革命圣地。她是神圣的、伟大的。 秋高气爽,一个收获的季节,沿着盘山公路,我们走到了搭讪的腹地,也曾是中国的心腹之地。 我们在西柏坡纪念馆里看到当中央在这里的战斗轨迹,也看到了人民军队为革命流下的眼红鲜血。最令我感到的时一种精神的力量,那就是共产主义信念。正是这种精神才促进了 新中国的成立,才使那么多的英雄儿女前赴后继,用鲜血浇铸成一座座丰碑。 在中央旧址前,我感到是回到了儿时的农村,低矮的小平房,房内简陋的陈设。这事使我无法联想起这是毛主席与中央常委待的地方。这里曾是全中国革命的中心?在现在看来,那是无法想象,也无法解释的,强大的新中国会是从这里诞生,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支持者他们进行革命工作呢?这看来只能是共产主义信念。这种坚定的信念才能促使他们为中国人民的幸福而不顾自我的奋斗终身。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就不可能有新中国的建立。 在西柏坡,我和同学们登上山峰,看到的是一座座绵延不绝的青山,西柏坡是那么的渺小,在这里看不到远方的风景,只是一片穷山僻壤。我深深的体会到,没有充分的革命乐观精神,没有坚定的信念,怎能会看到中国的美好未来。从这里指挥全中国的解放事业需要多么坚强的信念。 有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仅仅是中国胜利的一个前提条件。另外就是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有了它,我们才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务必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这是西柏坡精神。这种精神在党中央领导人身上体现的是那么的完美,而这种精神 也促进了中国的发展。 毛主席在西柏坡时的老村长与我们回忆起那段生活。听着老村长的叙述,我仿佛看到了毛主席身穿布衣与农民并肩交谈的景象。更看到了满山遍野的士兵挥汗如雨。他们是中国人民的救星,使中国人民的希望,却也同劳苦大众一样过着艰苦奋斗的生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毛主席与党中央就是这样领导人民推翻了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在七届二中全会的会议室里,我看到了大会的简陋会场,也许它在党中央的眼里冰没有什么希奇,而只有我们这些人感慨他们的艰苦、他们的奉献精神。而从这间屋子中讨论了新中国的成立事宜,产生了伟大的思想。不做寿、不受礼、少拍掌、少敬酒,不以人名做地名,不与马恩列斯并列,这是未写入大会决议的六条,而仅从这六条中,我
们也能看出老一辈领导人的伟大胸襟。 坚定的信念与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西柏坡体现了一切。只有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在今天,它们仍具有中的意义。 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面对资本主义自由化思想的冲击,我们只有牢牢地坚持共产主义方向,才不会迷失自己,才能最终使共产主义实现。同样,我们也不能为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所迷惑,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使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人民,实现自我对社会的最大价值。 西柏坡之行结束了,西柏坡精神却随我们一起回来。我将时刻想起两个须必,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保持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