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地处闽粤边陲,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央苏区县。这里的群众自大革命时期开始,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及民族解放战争。他们不怕牺牲,不畏艰难困苦,23年红旗不倒,始终坚持革命,为新中国的诞生、为闽粤边区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932年4月中央红军在毛主席的率领下东征漳州,取得了漳州战役的重大胜利。中央红军的到来,给闽南革命带来了空前的发展---靖和浦革命根据地最终形成,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正式成立。
平和县文峰镇黄井村,毗邻漳州南乡,和南靖草坂、白云、塔潭(解放前白云、塔潭隶属南靖县,现属龙海区管辖)仅一山之隔。这些地方共产党人活动早,农民斗争意识强烈,黄井村的农民群众自然很早便感受到滚滚的革命浪潮。在中央红军东征部队和闽南红军游击队“打土豪,分田地”的强大宣传鼓动下,农民群众纷纷起来跟着共产党闹革命。1932年年底,黄井村少年儿童团团长林胡鳅(中共七大候补代表、闽南特委委员、平和县委书记,革命烈士)参加红三团,当了红军。次年11月,林胡鳅奉组织之命回到家乡黄井村。林胡鳅利用自己是本地人的优势,在中共黄井工作委员会的配合下,黄井及周边地区的革命工作迅速取得了突破。他们组织农民协会,组织赤卫军,打土豪,烧田契,分土地。黄井村的青年男女,在林胡鳅的带动和影响下,先后有几十名当地青年走上革命道路。他们或参加红军游击队,或当地下交通员,在闽南党的领导下,他们忠诚于自己的信仰,矢志不渝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里,他们英勇顽强,前仆后继,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据解放后民政部门统计,仅黄井村的安埔、后坑、上峰三个小村庄在不同革命时期牺牲的烈士就有13名,革命胜利后幸存下来被政府授予革命“五老”荣誉的人员有27名。
黄金木便是这27名革命“五老”人员中之一员。

↑抗战老兵黄金木晚年照
黄金木,原名林荣木,1917年1月出生,黄井村庵(安)埔人。他7岁丧父,13岁丧母,少年失去双亲,从此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父亲去世后,黄金木小小年纪就到有钱人家(富农、地主)家做童工,白天放牛、拾柴火,夜晚还要烧水泡茶伺候主人家,童年生活极为艰辛。
1932年黄井村来了共产党,来了红军游击队,号召乡亲们起来闹革命。在童年伙伴林胡鳅的革命影响下,黄金木毅然决然参加闽南红军游击队,从此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交给了部队。
据黄金木晚年回忆,当时他才十五、六岁,当了红军后便在平和文峰三平寺庙及附近训练。练打枪,练劈刺,练队列,队伍纪律很严格。游击队经常配合靖和浦中心县委、各区委行动,打土豪,镇压顽劣分子。游击队把缴获的衣服、牲畜、农具分发给当地群众,晚上则在山上宿营不扰民,部队很受当地群众欢迎。群众自觉为游击队提供情报,帮忙站岗放哨。黄金木说,当时林胡鳅已到地方工作,先是担任中心县委少先队负责人、后当区委书记、县委委员,在地方发动群众,建立党团组织,积极保障红军游击队的后勤给养等。

↑闽南千年古刹三平寺
“漳浦事件”发生后,卢胜、王胜、林少克等人趁夜黑之时突围出来,并随后重新组建红三团。其他的红军游击队指战员大多被押至漳州、厦门挖战壕。后经闽南党组织、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南方局及中共中央抗议交涉、大力营救,数月后国民党发还了部分枪支,一部分人员则被遣返回家。

↑“漳浦事件”发生后红军指战员被扣押地
从漳州挖战壕被遣返回到家乡不久,黄金木入赘本村前厝黄家,即改名“黄金木”。也正因入赘,他成了黄家的大哥,按照国民党“二丁抽一、三丁抽二、五丁抽三”的《兵役法》规定,黄金木在1940年被反动当局强行征兵(抓壮丁)抓入国民党队伍。
编入国军队伍后黄金木对蒋介石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假抗日,真反共”,长期与新四军、八路军搞摩擦的反动政策十分不满。1941年1月,蒋介石命令他所在的部队到皖南围剿新四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他再一次亲眼目睹了“同胞相残、同室操戈”的惨痛局面,进一步看清了蒋介石假抗日真反共的丑恶面目。黄金木毅然在战场上调转枪口,脱离旧军队加入新四军。从此以后,他紧跟中国共产党,在大江南北广阔的敌后战场上,奋勇杀敌,抵御外寇。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向东北地区发动了全面进攻。为了保卫抗战胜利的果实,黄金木所在的部队---新四军主力第三师35000多人,在黄克诚师长的带领下进军东北,他与战友们一道踏上经略东北的征程。
1948年,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东北全境解放。黄金木与“第四野战军”的百万将士们一道,在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的指挥下挥师入关,打响了平津战役,随后一路南下,解放了大半个中国。
1950年,大陆全部解放后,全国已无大仗可打。黄金木打算复员回家,解甲归田。怎料朝鲜战争爆发,一生以“保家卫国、匹夫有责”为已任的老兵黄金木,又一次听从党的召唤,志愿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申请赴朝参战。
经过上级审批,第四野战军46军(黄金木当时的部队)2506名官兵报名志愿入朝参战的军事骨干,在军副政委韩瑞金带领下,组成赴朝参战志愿团,于1951年3月开赴朝鲜战场,随即充实到1950年10月第一批入朝参战,、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枪的中国人民志愿军40军第120师部队,在朝鲜战场上与敌人生死搏斗。(注:首批部队入朝后经过三次战役,第120师用小米加步枪等劣质武器与美国为首的联军飞机大炮等现代化武器的对抗下,一线军事骨干伤亡殆尽,急需补充充实)。志愿军广大官兵这种不惧牺牲,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是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弘扬!

↑抗战老兵黄金木证件照
1953年,朝鲜战争胜利回国后,部队要送黄金木进军校学习深造。对于组织有意识的培养,纯朴的他向部队领导说自己是个文盲、没有文化基础且年龄比较大(36岁),怕学习不好影响军校的教学工作,怕辜负领导的期望,坚持把学习的机会留给其他有文化基础的年轻战友。黄金木谢绝了部队领导的好意,一而在再而三地提出复员回乡的申请。在他的强烈要求下,部队最后批准了他的请求。
1954年1月,黄金木复员回到家乡,持部队的介绍信到县政府报到。县委领导说:“你是革命功臣,现在革命胜利了,应该享受好的生活待遇”,要给他安排工作。他诚挚的向家乡的县委领导推让说,“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自己的战友大部分牺牲了,我能活着回来就非常好了”。再次谢绝了县领导的一番好意,毅然决然回到农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回到家乡后他不忘初心,始终保持着革命军人的好作风、好传统,始终牢记入党誓言,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管在哪个岗位,勤劳朴实、任劳任怨。黄金木先后担任过生产队长、民兵营长、治保主任、村民管理委员会委员等。屡次被选为党的最基层代表人物,出席参加市、县、乡各级表彰大会。黄金木荣誉等身,但他一生从不居功,深受乡亲们好评。

↑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荣获中华人民成立70周年纪念章
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黄金木身经百战,九死一生(多次负伤、伤痕累累),为人民为国家贡献了青春与热血。国家授予的七枚奖章见证了他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他当之无愧!
“开国老兵”黄金木一生虽然默默无闻,没能成为将军,没能成为党的领导干部,但他不屈不挠勇敢奋战、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甘于奉献、功成不计名与利的高尚情操,永远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
2019年12月28日,抗战老兵黄金木在家中安详辞世,享年103岁。
在革命“五老”黄金木的出殡仪式上,有两幅挽联写得非常朴实、贴切,真实囊括了这个百岁老人精彩纷呈的革命一生。
其一
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甘洒热血写春秋; 披星戴月,枪林弹雨,驰骋疆场,冲锋陷阵,宁将肝胆铸军魂。
其二
为国为民,南征北战,九死一生功勋昭日月; 生产生活,淡名薄利,乐享百年英雄称寿翁。
革命“五老”简介:
革命“五老”系指解放前参加革命工作并经省(县、市、区)人民政府评定的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接头户,老苏区乡干部五类人员。
本文部分资料由黄金木同志长子林水利提供,另参考中共七大候补代表林胡鳅烈士革命事迹展厅之革命“五老”黄金木同志革命生平介绍。
作者:林强(叶林强),林胡鳅烈士和老红军吴珠清之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