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聚光。1927年8月1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在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为了从根本上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1933年7月11日,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人民军队的建军节,党的革命历程也掀开了新篇章。
——历史闪光。井冈山树光荣丰碑,人民军队在革命的山、战斗的山、英雄的山中经受考验。如何让人民军队有理想、能吃苦、肯奋斗?“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得到生动写照;如何让人民军队不消极、不观望、不抱怨?八角楼的灯光引燃了“星星之火”;如何让人民军队增骨气、底气和浩然之气?支部建在连队烘托了“可以燎原”。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首创了农村武装割据。从“报道敌军宵遁”中,竹风松涛回荡着红军的号角,“日头一出红彤彤,来了朱德、毛泽东,千年铁树开鲜花,工农做了主人翁”,征服了通往梦想的万水千山。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中,涧水山壑翻滚着歌声的红流,“穿草鞋,背土枪,反围剿,斗志旺,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天天打胜仗”,绽放了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谈到党对人民军队的锻造时,开国中将欧阳毅说:1928年4月20日前后,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是在井冈山上。那时,指战员们对他的称呼不是早期习惯的“毛委员”,也不是后来全党全军习惯的“毛主席”,“在井冈山,当见到毛泽东同志时,我们一帮年轻人不叫他毛师长,叫他孔明。因为孔明是智慧的化身,也体现了我们心中对他产生的尊重和爱戴”。
——历史荧光。“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最险之山,毛泽东与人民军队攀过,彰显志气;最皑之雪,毛泽东与人民军队走过,凸现骨气;最急之水,毛泽东与人民军队渡过,再现底气;最强之敌,毛泽东与人民军队胜过,呈现锐气。“长征不是难堪日”,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人民军队英勇善战,确保了长征胜利。
——历史亮光。信仰之光,烽火连天路,数万青年奔赴延安;初心之源,窑洞中解惑,破除了历史周期率;理论之萃,政策与策略,诠释了军队向前进。 其一: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从我国敌后抗战实际需求、全球战略格局与中国革命的整体利益考虑,党中央召开了洛川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确立了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游击战方针。党领导了“八路军”、“新四军”及地方抗日游击队,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格局,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战略基础。
其二:“天欲坠,赖以柱其间”,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成为中坚力量。1936年7月至9月,在延安会见埃德加·斯诺时,毛泽东预言:“最后胜利必定属于中国人民”。斯诺问:“中国于何种条件下,能战胜且消灭日本帝国主义”? 毛泽东答:“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路线的“妙方”,成为克敌制胜的“灵丹”。
“挥将日月长明笔,写就雷霆不朽文”。1938年5月,在《论持久战》著文中,毛泽东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科学论断,成为指导抗战的“压舱石”。 “天开地辟元气通,万顷镜面涵冲融”。1939年10月,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强调:“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大法宝,成为党建的“引航灯”。
汇壮歌,响号角。从《松花江上》的嘁风,到《保卫黄河》的雄壮;从《铁蹄下的歌女》的悲哀,到《在太行山上》的雄姿;从《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的嘹亮,到《救亡进行曲》的感召——“此去提衡霄汉上,鹏抟鲲运更论程”,党领导人民军队承担了历史的主动性。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白山黑水与长城内外,涌现了“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八女投江”等英雄群体,为抗战的不屈挺起了脊梁;大江南北与平原沃野,涌现了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一曼等众多共产党人,为抗战的胜利流尽了鲜血;天涯海角与九垓八埏,人民与华侨心系抗战、同仇敌忾。
其三:龙的图腾铸就了抗战史诗。从1937年9月到1938年10月,八路军、新四军与日伪军作战1600余次,毙伤俘敌5.4万余人,八路军发展到15.6万余人,新四军发展到2.5万人,抗日根据地总人口达5000万以上。蓬勃发展的抗日战争,使日伪深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从1938年到1946年的抗战时期,从开展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布局八路军115师挥师山东,山东解放区向延安运送13万两黄金,缓解了我党抗日武装的经济压力。
1943年,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民主根据地不断得到巩固、扩大,建立了19处抗日根据地,人民军队发展到约132万,民兵发展到260余万,抗击了约百分之60的侵华日军、百分之95的伪军,成为了主战场,收复国土近100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近1亿,极大地减缓了正面战场的压力。
1945年8月9日,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中,毛泽东要求各解放区武装力量发起猛烈的全面反攻。从8月11日到9月2日,共收复150座县城。
其四:“今朝擎剑去,何日刺蛟回”。据中央党史研究室调研显示:抗日战争期间,我国军民死亡人数约2100万,伤亡总数达3500万,战争直接导致的人口损失超过4500万。
——历史铮光。人民英雄纪念碑,作为庄严而神圣的纪念建筑,矗立于天安门广场,铭记着无数为国家和人民英勇牺牲的英雄。由毛泽东撰文,周恩来题写:“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其一:历史耀光。1、1948年9月13日,在“九月会议”前,通过了由毛泽东起草的《关于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分区及前委会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决议》全文近 5000 字,分为 3 大部分、12 大项、58 条,向全党、全军发出了克服无纪律无政府状态,要求全党全军全面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成为加强党的纪律性、规范组织性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国共产党铁的纪律的光辉典范。
2、2013年3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上,习近平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3、新时代,“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八一”军旗红,能打仗、打胜仗依然是人民军队的主业主责,强军目标确保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八一”军旗扬,“发扬革命传统”,成为鲜亮的时代符号,“争取更大光荣”,引领了人民军队的标杆,“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林俊德、张超……,赓续了“八一”红色基因,无愧于最可爱的人。
其二:历史汇光。太行万仞,五千年风云屹立,“八一”枪声,天翻地覆慨而慷,“八一”抒发了情怀,人民军队忠于党;昆仑铁军,九十载砥砺远昭,“八一”军旗,力挽狂澜于中流,“八一”表达了襟怀,人民军队爱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