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拍摄《渡江战役在无为》电视纪录片实际意义
(1)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安徽渡江纪念馆讲话精神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安徽渡江纪念馆时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作者自2022年起,连续三年,自费投资7万元,拍摄“渡江战役在无为”电视纪录片(四十分钟)。
“渡江战役在无为”电视片完成后,经无为市委四大班子审核后,同意在市人大、市政协、泥汊镇机关和教委机关播放。市人大主任陶光晓,曾两次审视电视片样稿,提出宝贵意见。
(2)还原渡江战役史实,填补史志书空白。
渡江战役中,中央军委组织东中西三个渡江兵团,由八个兵团和二十七个军,三个特种兵纵队(含工程兵纵队),简称二十八个军,号称“百万雄师过大江”,厉兵秣马,准备渡江。国民党参战部队序列(一)(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共二十六个军,四十五万人。序列(二)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白崇禧)共十六个个军、一个师、三个旅及海军第二舰队军舰二十六艘、炮艇五十六艘。空军四个大队,共计飞机三百余架,对长江实施立体封江,妄图“隔江而治”。详见《渡江战役》311至316页。1949年4月20日下午4时,国共和谈破裂后,根据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中集团24军、25军、27军、33军99师,当晚8时半,20万大军以摧枯拉朽的磅礴气势,一举突破长江天堑,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三位“渡江特等英雄”及一等功臣马毛姐事迹介绍详见《大军从此过江东》(75至91页),泥汊渡江英雄烈士塔(渡江英雄事迹展板)
(4)打造渡江战役文化旅游景点
1、打造渡江第一船旅游景点及二十七军四个通江口2、打造渡江战役中修船厂景点3、泥汊烈士塔简介4、打造泥汊老街景点5、贯通高沟镇、姚沟镇、刘渡镇、土桥渡江景点。
(5)宣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渡江精神
中路20万大军都是北方的“旱鸭子”,对横渡长江颇有心理压力,为了让这些战士消除恐惧,大部队都集中在巢湖进行水上训练,虽然天气寒冷,战士们都脱下自己的衣服,在竹制三脚架上划水训练,部队规定每分钟航速达到70米,正是由于刻苦训练,“旱鸭子”才变成水上蛟龙。在内河训练的解放军战士,在船工的指导下,全副武装,进行快速上下船的训练以及渡江战役中应急措施。
1949年4月20日至6月2日,渡江战役历时43天,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以伤亡6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11个军、46个师共43万人。解放南京、上海、武汉、杭州、南昌等大城市,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分以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分。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次战役,是“决定解放战争胜负的战略性战役,彻底粉碎了敌人‘划江而治’的战略企图,避免了中国再次出现‘南北朝’局面”,是“中国革命以农村为中心向以城市为中心转折的标志性战役”。彪炳史册,千古流芳!
二、成立《渡江战役在无为》领导组
组长:翁飞主任(安徽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博士、正高二级研究员、省政府参事。曾给两届正部级领导授《淮军发展史》大课),社会反响强烈)
副组长:吕杰(正军级干部、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红色传统文化研究委员会主任)
编辑部主任:李俊平(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编辑部副主任:吴斌(央视《新时代》编导)、柳拂桥(央视编导),编撰40多部纪录片,两次获得国家级奖,聘请一位国家一级播音员,全程跟踪报道。
三、请无为市委宣传部牵头,召开专家论证研讨会:
1、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会主任翁飞、吕杰、李俊斌(国务院环境污染七人暗访组成员)、李光熙(董事长)2、芜湖市委宣传部文艺电影科李龙、3、芜湖市史志室正副主任4、芜湖市文联主席韩东5、无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王梅、无为市史志室主任潘可田、无为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光建军6、无为市原县人大主任李长春、原无为市人大主任宇正义、原无为市人大主任陶光晓、原无为县政协主席邢献宝(关工委主任)、原无为县政协主席洪伟(老年大学校长)7、泥汊镇、高沟镇、姚沟镇、刘渡镇、牛埠镇负责人8、邀请陈士宽(原池州市人大主任)、田生(原繁昌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9、李俊平、王敏林参会
四、经费来源:
1、请无为市委、市政府拨专款10万元,拍摄《渡江战役在无为》专题纪录片,由宣传部掌握使用(扣除李俊平个人投资7万元,已拍摄40分钟《渡江战役在无为》纪录片,经四大班子审核无异议)。原市委书记吴瑞新指示:由县委办公室主任钱刚(现任无为市副市长)传达:“《渡江战役在无为》电视纪录片请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商定。”由于市委宣传部部长阎晶晶长期在省委党校学习,此项费用7万元一直没得到明确答复。如政府支付上述7万元开支,所剩3万元由无为市电视台增拍相关内容足够,如果此方案无法兑现,可另辟蹊径。
2、由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牵头,号召相关企业家冠名赞助拍摄《渡江战役在无为》电视纪录片,时间1小时。
五、历史依据:
一是,二十七军军史。(摘自)《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七集团军军史》1999年8月出版。二是,《渡江战役》安徽省与江苏省档案馆联袂编纂中央军委电报文稿(江谓清题书名)。三是,国家博物馆编纂一百个故事汇编,其中有关《渡江先锋连》七时渡江事迹文章。四是,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儒商》刊物,2022年6月第六期,刊载李俊平撰写“张孝华渡江第一船”考六千六百字文章。五是,《古镇泥汊史话》,国家级九州出版社出版,书中详细记载有关渡江战役文章。六是,2023年8月7日“中红网—红色旅游网”,全文刊载李俊平撰写《渡江战役在无为》三万五千字文章。“中红网”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签名网站,该网站与“新华网”“中国网”相媲美。七是,2023年8月15日“华夏网”也全文刊载李俊平撰写《渡江战役在无为》三万五千字文章。“华夏网”经国家文化部和深圳市政府联袂批准网站,是对外宣传的重要喉舌。八是,《渡江战役在无为》浓缩版1.8万字文章,经芜湖市史志办和无为市史志室同意,经无为市委宣传部审批,《渡江战役在无为》文章于2024年6月6日在《无为周刊》第四版整板刊登。九是,2024年6月19日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率两位正军级干部、三位副厅来泥汊镇调研,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阎晶晶受原市委书记吴瑞新委托,冒雨在无为大堤上向翁飞主任汇报(详见视频)。十是,同年12月,安徽省政协《江淮文史》第六期刊载“一叶扁舟,横渡天堑”,自此,“两个渡江第一船”之争,云消雾散。附录:1、《巢湖地区简志》2、《中国共产党安徽省无为县组织史资料》3、《安徽省无为县地名录4、《百年沧桑话无为》5、《无为记忆》6、《春水方生濡须口》7、《大军从此过江东》庐剧8、安师大出版社转报省委宣传部书稿《大军从此过江东》详见安徽省史志办《大军从此过江东》审批意见。


9、中宣部将《大军从此过江东》书稿转送中央军委审批,中央军委将《大军从此过江东》书稿转送中国军事科学院审核后批复文件。


六、宣传途径:
1、无为市电视台2、芜湖市电视台3、安徽省电视台4、腾讯5、百度6、手机微信
七、报批单位
电视片制成后,上报芜湖市委宣传部,转呈省委宣传部审核。
李俊平(安徽历史文化中心高级研究员、省方志专家、无为市地名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