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徐向前元帅与老区英山(组图)
作者:汪校铃
浏览次数:
2025-04-01 16:58:34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英山县位于大别山南麓,原属安徽省管辖,地处皖西北;1932年11月划归湖北省管辖,地处鄂东北,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标识所在地(英山陶家河),属著名苏区、一类革命老区,版图面积1449平方公里,20世纪30年代人口不足20万,是个山区小县。徐向前元帅在土地革命时期,先后3次征战转战英山。他在《徐向前元帅回忆录》(以下简称《回忆录》)中先后评价了红军时期2次“英山战斗”战术经验和1次军事会议以及多位英山籍红军干部。

    一、肯定红一军“英山战斗”战术经验

    徐向前元帅,1901年11月生,山西省五台县人。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6月中央军委决定派徐向前和桂步蟾前往鄂东北革命根据地工作。

    1930年3月下旬,郭述申、许继慎等从上海回到黄安北部,在箭厂河召开鄂豫皖边特委及红31师领导干部会议,传达了中央的决定和指示。会后,建立鄂豫皖特委,郭述申任特委书记;建立了红一军军部,军长许继慎,政治委员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熊受暄(英山人)。红一军前敌委员会亦宣告成立,中央指定曹大骏任书记,委员包括军长、政委及各师师长,外加2名士兵。红一军成立后,红31师改编为红1师,徐向前兼师长,政治委员戴克敏,参谋长刘英;红32师改编为红2师,师长漆德伟,政治委员王培吾,参谋长漆海丰;红33师改编为红3师,师长周维炯,政治委员姜镜堂(英山人),副师长萧方;独立旅旅长廖业祺。全军共2100人。

    徐向前率红1师向平汉路出击。许继慎率红2、红3师在皖西北一带活动,向六安、霍山西部进攻,拔除了根据地的据点,先后打下流波䃥、麻埠、金家寨、独山,还一度攻占霍山县城,歼灭了大批民团等地方反动武装,俘驻六安潘善斋新编第5旅以下700余人,红2师发展到1200多人,红3师发展到500多人。

    1930年5月,国民党军韩杰部3个团从黄梅窜驻英山,以起家的王牌第一团驻在金家铺一带,另2个团驻守县城,企图以英山为据点,扩充实力,独踞一方。韩杰来英山后,自称“剿匪司令”,在城内设立修械所,强迫匠人为他修理枪械;在全县招募新兵,百姓不得安宁。英山红军游击队被迫退往霍山县境内。

    红一军在许继慎的领导下,计划消灭韩杰部,收复英山,再收回金寨。7月7日,红一军部队从张家咀移驻石头咀。7月8日中午,许继慎到达石头咀。当日下午,英山红军游击队领导人金仁宣、傅昆言、姚家芳、闻维敬等到红一军军部研究了作战问题。会议决定,红2师攻击金家铺韩杰第一团,第3师和英山红军游击队在金家铺南面15里的狮子坳,控制通往英山县城的道路,以阻止援兵和截击可能由金家铺南逃之敌。许继慎采取攻点打援的战术,在运动中分割,歼灭国民党地方武装。

    9日下午,红一军部队到达土门潭,接近战地前沿。10日拂晓前,各攻击部队悄悄地进入阵地。英山红军游击队由段元度、周正路、汪金元、段威等10人组成1个敢死队,段元度为队长,每人1把钢刀、1块砖头。当接近韩部战壕时,队长段元度飞快地把1块砖头砸进战壕,韩杰部觉得莫名其妙,其他敢死队员争先恐后往里冲,守在战壕的韩部1个班从东头出口逃跑,全部被红军游击队2大队缴械。金家铺街东侧被红军占领。红一军106团从西北面猛攻,但韩杰部沿河堤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火力密集。红军游击队大队党代表金仁宣和总指挥傅昆言与许继慎商议,决定派1个营顺河堤西侧向南运动,改从金家铺西侧进攻。红2师突破防线,很快冲击到金家铺街,开展激烈的巷战。与此同时,英山红军游击队大队长姚家芳率钢枪大队消灭驻天主堂的敌军1个连,占领了街南头的大庙,并向北街发动进攻,由北向南与正在巷战的部队会合。经过 1个多小时战斗,红军全歼韩杰王牌第1团。据当时红一军油印的战报记载:是役全歼敌军 1个主力团,打死打伤敌团长以下200余人、俘敌 800余人、缴长短枪1100余支、子弹20余万发,马尾手榴弹1000余颗、银元8铁箱以及大批军需品。

    驻守金家铺韩部外围执勤的几个兵回县城报告消息,韩杰听后,暴跳如雷,连夜决定向金家铺反扑。11日拂晓,韩杰率驻县城部队的2个团从县城出发,向金家铺反扑。许继慎命令部队把缴获的武器、弹药和银元运走,主动让出金家铺街。英山红军游击队撤到金家冲,占领2个山头。许继慎决定利用河东侧树林、竹丛为掩护,伏击沿河滩西进的国民党军。上午10时,韩部发动第一次冲锋,红军指战员一声喊打,一排排子弹打过去,几十个敌兵被击毙,剩下余敌拼命向河西撤退,韩部见第一次失利,又组织火力发动第二次冲锋。许继慎早己命红一军1个营迂回,从土门潭的北面涉过沙河攻敌后方,红军吹起冲锋号,战士如猛虎下山,向韩部冲杀,敌溃不成军,向南逃窜。许继慎令红2师和英山游击队乘胜追歼,令红3师从狮子坳东面的山上扑下来,切断韩杰部的后路,一举将溃败的韩部消灭。韩杰骑马带二三百人逃脱。此役,史称“金家铺大捷”。

    11日晚,红军部队驻扎新铺、孔家坊、王家畈一带,准备次日拂晓进攻英山县城。12日凌晨4时左右,英山红军游击队钢枪大队占领鸡鸣尖,各攻城部队临近县城。经询问进出城的老百姓,才知道韩部守城的1个团得知金家铺失败,星夜逃出英山县城,逃向蕲水了。此战斗共歼敌 1800 余人,英山县城第二次解放。红一军这两战共歼敌 3000余人,缴枪1000多支、机枪80余挺、子弹20多万发及大批军用物资,取得鄂豫皖红军首次歼敌1个旅的空前胜利。此役,亦与“金家铺大捷”并称“英山战斗”。

    徐向前元帅在《回忆录》中肯定了“英山战斗,攻占据点与打援相结合”等战术经验后,指出“部队的战术思想有了新的提高,战斗力大大增强,标志着鄂豫皖的红军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图为红一军金家铺大捷战斗遗址新貌

    二、徐向前率红四军南下英山作战

    徐向前元帅在《回忆录》中阐述道:“对付敌人,我军一般是在周密计划,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集中兵力,出敌不意,突然进击,争取几个小时或一两天内干净利落地解决战斗。如……双桥镇战斗、英山战斗等,皆是如此。”这里说的英山战斗,指的是红四军南下作战,直取英山的首场战斗。

    1931年7月中旬,红四军奉鄂豫皖中央分局的命令,自河南商城南下作战。军长徐向前、政委曾中生率红 10 师、11 师、12 师的 5个多团从商南开拔,冒着酷暑行军至燕子河,休整3天,并开会部署作战方案。26日,红四军主力部队从燕子河出发,兵分两路:周维炯师长率11师经漫水河、黄栗杪翻东界岭入英山;军部与10师由刘英率领走西界岭进英山;12师为后卫。29日晚,各师按燕子河所定的攻击路线向金家铺出发,直取英山。抵达县城附近,红四军临时指挥部设于城西方家湾。当时,英山县城驻有敌 57 师的1个团及反动民团一部共2000多兵力,凭城墙、护城河、铁丝网等坚固工事固守,特别是俯瞰全城的鸡鸣尖、船形山、凤形山,更是守敌的天然屏障,各有1连驻守。敌团长张汉泉在一次会上吹嘘说:“我守英山,就是10万红军也进不了英山县城”。

    8月1日拂晓前,红军兵力部署就绪,用3个团从西、南、北3个方面发起进攻,袭占城外要点,2个团作预备队。一部袭击城北要点鸡鸣尖未下;一部攻占城西的西门关山与立龙咀;另一部攻占城南要点坡儿垴、白石坳等阵地。天刚亮,11师主力33团勇猛出击,激战半日,连克坡儿脑、白石坳等主要阵地,歼敌5个连。12师36团攻打县城北门,在攻打鸡鸣尖、船形山、凤形山时受阻,2营营长带头冲锋中弹牺牲,伤亡较大。敌凭险固守,红军攻势受阻,重新调整部署,副师长萧方指挥12师攻打西门。10时,英山县长带1个保安中队从南门过河逃跑,萧方令7连过河拦截。

    打到午后,红军只打下了城南、城西的几个要点,还是攻不进城去。红四军研究了那里的地形,觉得城西北角的船形山、凤形山居高临下,靠城又近,是个好的突破口。红四军调整作战部署,当即调整兵力,以一部佯攻城北的要点鸡鸣尖,集中主力从城西北突破。下午4时发起攻击,一举突破,占领了船形山、凤形山。部队迅即登城,经2个多小时战斗,生俘敌团长张汉泉、国民党县党部军事委员李凌云、县长黄典文,全歼守敌1800多人,缴长短枪1500多支、重机枪18挺和迫击炮4门及大批弹药和军用物资。红4军南下作战首战告捷,从而打开了南下的通道。

    战后,红四军派第12师在英山留守开展工作,巩固后方。8月2日,徐向前率军部及10、11两师继续向南进击。

图为英山县城新貌(来源黄冈新闻网)

    三、客观评价红四军英山鸡鸣河会议

    1931年8月1日,红四军在南下英山首战告捷后,徐向前、曾中生在英山研究,认为张国焘决定向潜山、太湖发展,攻打安庆,威胁南京不妥,因中间要通过400里的白区,孤军深入,危险极大。而安庆又为国民党军重兵防守之处,故胜利把握极小。红四军当下蕲、黄、广地区,这一带群众基础好,且敌兵力空虚。曾中生一锤定音,南下蕲、黄、广地区。决心下定后,曾中生向中央分局写了报告,决定留下12师守英山,固后方。8月2日,徐向前军长率10、11两个师向南挺进。

    红四军自8月1日南下以来,由于坚持了正确作战方针,指挥灵活机动,部队英勇战斗,战斗队和工作队紧密配合,在短短1个月内,以5个多团的兵力,连克英山、蕲水、罗田、广济4城,歼灭敌军7个多团,计生俘5000余人,缴获长短枪4000多支、迫击炮28门、机枪26挺、电台1部和大批子弹、药品,并建立了英山苏维埃政府,形成了以英山为中心的英(山)罗(田)蕲(春)太(湖)大片红色区域,缴获和筹集了银圆7万块、黄金20余斤、白银1600余斤和南下部队的全部军衣,解决了部队的经济困难,大大减轻了老区人民负担。

    然而,张国焘对徐向前、曾中生等红四军领导不执行他的指示十分恼火,连派人送了4封信,一面批评,一面要红四军迅速北返。为此,徐向前、曾中生和政治部主任刘士奇3人于8月20日联名给中央军委和中共中央写了报告,申明南下行动的必要性,并坚持南下作战。8月底,敌徐源泉部队从鄂西经武汉,来红四军后面堵击。红四军连夜撤回广济、英山的部队,迎击敌人4个团于两城之间的洗马畈,以10、11两师由南北两面进攻,12师从东西两面配合,围歼该敌。徐向前带司令部赶到时,部队己和敌人接火。该敌乘夜色窜逃叶家湾,红四军又派部队追去围住它。

    9月1日晚上,曾中生、徐向前在洗马畈接到8月27日张国焘以鄂豫皖中央分局、军委会名义命令其北返的来信。写给徐向前和曾中生的这份来信,气势汹汹,并扣上一连串罪名。主要内容是:(一)红四军没有执行进攻安庆、威胁南京的决定而出蕲春、广济,是放弃了援助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政治任务。(二)出潜、太进攻安庆,是有阵地的进攻,由英山出黄、广往武穴,是脱离后方的无阵地作战。(三)太湖地区无重兵,陈调元部己是惊弓之鸟,红军可乘英山之胜利直下安庆,而出蕲、黄、广则遇夏斗寅部,该敌较强,且我以长途进军击敌势弱,亦较潜太难攻。(四)解决经济问题是这次四军南下的中心原因。不以援助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政治任务为重,而以满足薪水之欲的经济问题为归。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军令如山。曾中生、徐向前接到指示信后,不得不放弃歼灭被围在叶家湾的国民党军的机会,遵令撤去叶家湾之围,当即率军北返。北返途中,指战员对此皆不满,议论纷纷。于9月4日行至英山以南的鸡鸣河时,在李士彬庭院内,由政委曾中生主持召开了全军支部书记、指导员以上的积极分子会议。会议总结了南下工作,讨论中央分局和军委会来信。绝大多数同志认为,红军南下己经取得伟大胜利,应继续留在长江北岸,开展英、蕲、黄、广等地工作。同时,鄂豫皖苏区周围的敌人尚无发起新“围剿”的迹象,老区粮食和物资又相当困难,此时调四军北上是不合适的。会上,群情激愤,通过了曾中生起草的答复中央分局和军委会的信(《回忆录》中亦称“申明书”),与会者争相在信上签名,同时还决定派军政治部主任刘士奇回去,向分局陈述意见。会后,军部一面派政治部主任刘士奇携信北返面呈,一面率部继续北返。

    红四军在南下问题上坚持自己的意见,召开鸡鸣河会议公然反对中央分局的决定,使张国焘十分恼火,给张国焘抓住了把柄。9月中旬,徐向前按张国焘的命令率军北返麻埠时,陈昌浩同志匆匆赶来,宣布分局的决定:撤销曾中生的军政委职务,由陈昌浩接任。陈接任政委后,即开始在部队中“肃反”。部队一面“肃反”,一面打仗。陈昌浩管“肃反”,徐向前管打仗。部队进驻白雀园,张国焘亲自跑来,坐镇红四军的“大肃反”。

    鸡鸣河会议在红四军军史上是一次重要的会议。徐向前元帅在《回忆录》中多次提及并写道:鸡鸣河会议,在军事行动方针上坚持正确意见,无可非议,但从组织原则上来看,毕竟是下级组织召开活动分子会议反对上级组织的指示,这是不妥当的。

图为红四军鸡鸣河会议旧址陈列展

    四、徐向前率红四方面军转战英山

    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在黄安七里坪宣告成立,徐向前任总指挥,辖红四军、红二十五军,共3万多人。

    1932年9月中旬,红四方面军在向皖西转移途中,致电党中央,报告了鄂豫皖红军的转战情况:敌分路合进,每路均三师人,互相策应,我军已与敌转战1月。在黄安、七里坪2次激战,敌第2、第10、第89师受重挫,退回黄安补充。敌第3、80、83三师又取道新集西北,协同58师及张钫部进攻,激战3日,敌8、(8)10两师又受重挫。因敌人分路合进,我军尚未能消灭敌之一路,现正移师皖西,首先消灭进攻金家寨之敌,七里坪、新集已自动放弃。我军最大困难即补充人员不易;医院中现有近万战斗员,四分之三系烂脚病,生烂脚病者仍在增加,缺医生缺药……我军处在激烈战斗中,当(按)中央来电坚持斗争下去,请中区及中央紧急动员各区红军及工农群众急起策应我军。望经常告我们以敌军消息。

    9 月 13 日,党中央向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前方指挥作战的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转发了红四方面的去电。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复电提出4点意见:

    (一)此次敌集结兵力分进合击我豫皖苏区,整个形势已不同于去年,但其战略战术颇似去年三次“围剿”对付中央区之并进长追,并益以坚守据点稳扎稳打。

    (二)因此,我们建议红四方面军目前应采取相当的诱敌深入到有群众工作基础的、地形便利于我们的地方,掩蔽我主力目标,严格的执行群众的坚壁清野,运用广大的游击队,实行四面八方之扰敌、截敌、袭敌与断绝交通等等动作,以疲劳与分散敌人力量,而不宜死守某一点,以便利敌之分进合击。这样在运动中选择敌人薄弱部分,猛烈打击与消灭敌人一点后,以迅速、果敢、秘密和机动求得各个击破敌人,以完全粉碎四次“围剿”。

    (三)这三次战斗中的战略与战术的经验,你们可以根据目前形势与四方面军的优点灵活运用。

    (四)红十六军在通山、咸宁的两次胜利,这次一方面军向北发展的胜利的开始,均是对鄂豫皖的配合策应行动。湘鄂西应在打击敌人一方的便利条件下,以一部分兵力向平汉路西行动。

    在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既已失去运动歼敌的时机和条件,便只能从皖西方向想办法。红四方面军总部率红 10、11、12、73 师抵皖西金家寨后,与红二十五军会合。这时,皖西的“进剿”之敌徐庭瑶纵队,已西越淠河、独山一线。红四方面军计划首先挥师六安方向,打击深入叶家集、独山的敌第40师。但部队隐蔽行动不够,行至东西香火岭,即与迎击之敌遭遇,打得很艰苦。后面的卫立煌、陈继承 2个纵队又经沙窝、新店追来,与敌徐庭瑶纵队形成东西夹击之势。红四方面军决定,南下英山,会合地方武装,寻机歼敌。

    走到燕子河,听说英山也被“剿赤”敌军占领,部队停下来就地休息待命。9月27日,鄂豫皖中央分局在燕子河召开会议,讨论下一步行动方针问题。出席会议的有张国焘、沈泽民、陈昌浩、徐向前、蔡申熙、方英、王平章等。鉴于“围剿” 之敌已从四面八方深入根据地的腹心地带,红军的周转回旋余地越来越小,张国焘、陈昌浩和徐向前都主张南下先取英山,以英山为立脚点,喘息待机,与敌周旋,恢复根据地。讨论的结果,决定放弃出潜太的计划,以郭述申和独立4师师长徐海东等带少部兵力及地方武装,在皖西和潜太地区扰敌后路,主力红军则先取英山,转往黄麻地区,主力向西转移。

    9月底,红四方面军主力和随军转移的地方干部群众由燕子河地区经长山冲、西界岭、五(武)显庙直下英山。在到达金家铺时,将随军“跑反”的皖西地方干部群众和400多名红军伤病员计2万余人留在此地(郭述申根据中央分局指示,于10月2日在此成立了红二十七军,郭任军政委、刘士奇任军长)。当红四军主力到达英山县城以西时,拟打击上官云相纵队,而这路敌军和其他敌军一样,依托工事坚守防御,使红军无隙可乘。红四方面军主力于10月1日从英山城西八仙畈全部西进,抵达石桥铺后兵分两路行动,一路由张国焘和蔡申熙率领,另一路由徐向前和陈昌浩率领。两路部队决定在新洲会合,于10月上旬回到了黄安高桥河、河口地区,11日,红四方面军第10、第11、第12、第73师和少共国际团共2万余人踏上了西征之路。

图为红四方面军在英山转战遗址——石头咀镇武显庙新貌

    五、徐向前元帅记录中的英山

    徐向前元帅在《回忆录》中指出:从黄麻起义到全国解放,英雄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的牺牲,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们的光辉业绩,将永垂青史。

    徐向前元帅在鄂豫皖红军时期1次率红四军征战英山,1次率红四军、1次率红四方面军转战英山。他在《回忆录》中记录并评价了红一军和红四军“英山战斗”的经历与经验。提及英山及英山金家铺、鸡鸣河、五(武)显庙等地名达30余个(次),提及英山籍红军干部姜镜堂、熊受暄、查子清等10余人次。在评价红军干部被“肃反”时说:被肃掉的大都是有能力、有战斗经验、和群众有密切联系的领导骨干。最早革命的一些领导人,如徐朋人…姜镜堂(师政委等职),以及许继慎、熊受暄(军、师政治部主任等职)…查子清(团长等职)…廖业祺等团以上干部,均先后被逮捕、杀害,令人痛心。

    上述这些,在一部革命回忆录中提及并记录一个县的极为少有,可见英山在当年红军时期的地位和作用的显要。英山留下了徐向前元帅的光辉足迹和革命战斗精神,亦给他留下了难忘记忆和深刻印象,更给后人留下了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1984年11月15日,为纪念红四军鸡鸣河会议,徐向前元帅为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鸡鸣河会议旧址 ”题词。2021年8月,红四军鸡鸣河会议旧址所在地英山县千斤坪村被中央组织部列为“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2021年,县委、县政府整合项目,筹措资金4800多万元,建设1200平方米的红四军鸡鸣河会议旧址陈列展,兴建红四军鸡鸣河会议旧址门楼、多处浮雕、停车场及退役坦克、火箭炮展示场,改建红四军革命烈士纪念碑,扩建 5.7公里红色旅游路等,历时10个月建成了红四军鸡鸣河会议旧址纪念园,于2022年2月对外开放,成为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助力该村走上了红绿旅融合发展振兴之路。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四川通江:向无名烈士敬献鲜花(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四川通江:向无名烈士敬献鲜花(组图)
·特稿:四川通江:敬礼献花 缅怀先烈(组图)
·特稿:四川通江:为无名烈士墓碑描红(组图)
·特稿:闽晋军民跨越时空 缅怀抗日“女英雄”(组图)
·缅怀革命先辈 共植爱国情怀 ¦ 红河谷的轻纱
·特稿:四川通江:“沉浸式”体验让思政课充满活力(组图)
·特稿:四川华蓥:清明时节祭先烈(组图)
·特稿:川南红军游击纵队吟之一
·特稿:川南红军游击纵队吟之一
·特稿:詹大南的战火人生(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特稿:徐向前元帅与老区英山(组图)
中红网-朱冬生:刘伯坚 革命烈士传(104)
程聪:四川通江:向无名烈士敬献鲜花(组图
特稿:四川通江:向无名烈士敬献鲜花(组图
程聪:四川通江:敬礼献花 缅怀先烈(组图
特稿:四川通江:敬礼献花 缅怀先烈(组图
程聪:四川通江:为无名烈士墓碑描红(组图
特稿:四川通江:为无名烈士墓碑描红(组图
戴伟国、蓝文杭:闽晋军民跨越时空 缅怀抗日
特稿:闽晋军民跨越时空 缅怀抗日“女英雄”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