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周末,我们老两口从长沙出发,前往伟人故里花明楼、韶山,作一次红色旅游。
旅游车沿着枫林路向西,出长沙高新区不远,到达雷锋镇。其后,汽车就在十分颠簸的农村土路上前进。导游小姐面对着摇摇晃晃的车子,晕晕乎乎的旅客,居然调侃起来:如果有哪位好心人愿意资助,可以把去刘少奇家乡的道路修理一下。有懂得内情的,知道去刘少奇、毛泽东家乡,有高速公路。旅行社为了节省费用,特地让游客体验一下昔日土路的坎坷。游客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经过75分钟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刘少奇老家宁乡县花明楼。我们在导游带领下,匆匆忙忙向刘少奇故居奔去。一路上经过铜像广场、纪念馆、文物馆、炭子冲民俗文化馆等等。
刘少奇故居位于景区东北角。刘少奇老家有21间半房屋,土地比较多,当时被评为富农。由于文革的原因,绝大多数文物遭到破坏,他的兄弟姊妹们偷偷地保存了一部分,才使得现在的故居不至于空空荡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少奇故居的21间半房子,能完好地保存下来却有一段轶闻。
刘少奇当上国家主席住进了北京中南海,他的故居被作为文物,供游人参观。1961年是中国最困难的时期,刘少奇回湖南家乡做农业调查,看到当地还十分贫穷,作为国家主席心里着实难堪,于是,他和夫人王光美谢绝了当地官员为他们准备好的宾馆,住进了他度过童少年时光的破旧老宅。在与乡亲拉家常时发现,竟有一些乡亲至今没有住房,有的虽有住房,却破得不成样子。于是,他在离开湖南时,把5户无房住的农民请进他家来住。他说,我这20多间房子闲着可惜,年长日久没人住,就会漏雨坏掉。我不是请你们来往,是想让你们帮我看房子。这样一说,那5户本不敢住的,就在连声道谢声中住了进去。
5年后,是中国最疯狂的年代,刘少奇成为党内最大的“走资派”被打倒,他的旧居再也不算什么文物了。当造反派要扒掉这些房子时,里面住的可都是苦大仇深的贫下中农。就这样,本来是“大地主”和“走资派” 的老房子,阴差阳错地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今天,我们能有幸看到它们,不仅要感谢那些“看房子”的乡亲,更要感谢当年刘少奇那一片怜悯之心。
整个景区很大,建筑、道路、树木、池塘,如果有时间住下来,仔仔细细参观,可能需要一整天时间。导游留给我们的参观时间只有1个多小时,只能够走马看花,拍几张照片而已。好多地方,比如花明楼、花明山庄、一叶湖,等等,给下次旅游留下念想。
从花明楼到韶山冲只有40分钟车程,这条路似乎要平坦一些。
在导游指定饭店用餐后,参观毛主席故居。这一景点早在图片上看过多次,感到特别亲切。一切都没有变,古朴的土墙草房,浓厚的湖南乡土气。这片故居共有七间屋子,比刘少奇故居小多了。两者的最大区别,只是朝向不同。毛泽东故居坐南朝北。门前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大池塘。东北角有一块地,地头竖着一块牌子,上书:毛泽东在此劳动过。导游说,郭沫若曾经说过,毛泽东小时候游家门口的水塘,青年时代游湘江,打下江山之后游长江。我仔细看了看那个池塘,的确不小。毛泽东如果没有少年时代的游泳基础,就不会有后来的游湘江、长江,在世纪的惊涛骇浪里遨游。毛泽东从小立志报国,强健体魄,可见伟人与普通人就是存在差异。
走进屋内,一间间小屋十分狭窄黑暗,现在很普通的农家住宅也要比它强多了。有一个据说是毛主席的卧室吸引了我,木床铺外加一个粗糙的木桌子,桌子上放了一盏油灯,这也许是他少年时看书用的吧。遥想当年,一个心存大志的少年,在这里面对黑暗的中国,萌生了要改变世界的雄心,一盏油灯点亮了他的心灯,最后燃遍了全中国。
其后,有人去登韶山峰,我们去了滴水洞。傍晚时分,我们踏上归途。韶山、花明楼的影像,却还时时在脑际浮现,更感慨毛主席、刘少奇同志,去世好几十年了,后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却丝毫未减,仍有这么多人虔诚而热情地去瞻仰他们的故居,实际也就是对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与怀念。但愿伟人故里的后人,不忘初心,不负众望,把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办得更上层楼。
|